人类简史3000字读后感【6篇】

【www.jmzhongda.cn--读后感】

 阅读后的感觉是指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几句名言和一首音乐,然后将这种感觉和启示写进一篇文章,称为阅读后的感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类简史3000字读后感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篇: 人类简史3000字读后感

  前段时间很想看书,手上又没有特别想看的,所以让朋友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我的要求是:让人看了后很想一口气读完,引人入胜,他推荐了《人类简史》。听到这个名字,刚开始以为就是纯粹讲历史的,可能无外乎讲述人类如何从猩猩进化成现在的人类,没有想到有那么多惊喜,我很庆幸遇到这本书,它带给了我不同于以往的看世界的角度和眼光。
  现在的我挺喜欢看那种会冲击思维,特别是改变思考方式的书;小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会出生呢,如果不是我,是不是会有另外一个人出现在这个世界上,那还会有我吗?诸如此类的问题,长大了才发现,这可以算是哲学范畴的思考吧。
  回到这本书,这本书的确是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说起,主线是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当然,不仅仅是生物学层面的解析,更有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述;比如:对我们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却习以为常的一些事物: 文字的产生,数字的产生,宗教的产生,金钱的产生,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人类的未来;比如:人类是如何超越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在重量级和数量级都不是*的情况下,如何一跃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成为全球霸主;为什么欧洲会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信贷制度是如何产生的,这些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小插曲,你会知道“美洲”的名称由来,“纽约”,“华尔街”这些名字的由来;还有一点是,我非常喜欢作者字里行间的幽默以及他述说的方式,这是是一种思维方式层面的幽默,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看到自己笑起来,不好意思,我笑点就是这么低~~~
  这本书亮点很多,当然,也很可能是我本身的知识储备不够,所以才会觉得很新奇,给了我很多启发,如果是一个很有知识储备量的人来看,也许还能发现其中有失偏颇的地方;至少于现在的我,有很多心得,只想一吐为快。
  *个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观点,书中是这样写的“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在于能够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据说,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情,而且讲的煞有其事。正因为如此,传说,神话,神以及宗教应运而生;而这些精神层面的共识,也正是让数以万计的陌生人能够在一起井然有序的共事的原因”;
  今天我们在公司上班,是因为大家相信共同的“故事”,对公司文化的认同也好,对制度的遵循也罢,重要的是,大家基本上有共同的目标---赚钱;所以数以万计的人们才能在彼此不认识的情况下有序的协同工作;而领导也不断的跟我们说,大家要一起努力,为公司的梦想努力,公司赚钱,个人才有钱途,不断的强化这个“故事”;但其实,这些都是虚构的,不是么?所以我现在很敏感别人对我的“洗脑”,非常敏感;包括传媒,它总是会告诉你,你要这样的身材,这样的容貌才会完美,你要吃这个才会健康,你要买这个才会快乐,类似这样,林林总总;
  第二、让我看到科学的巨大力量,突然真的很崇拜科学家;以前我从来没想过科学家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来“左右”历史,书中有一段话如下:“在*次世界大战陷入无止境的壕沟战时,双方都寄望科学家能够打破僵局、拯救自己的国家。这些穿着实验衣的人响应了这项号召,从实验室里大量推出各种令人咋舌的新式武器:战机、毒气、坦克、潜艇,比以往效能更高的机枪、大炮、步枪和炸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科学的重要性更是一日千里。1944年底,德国节节败退,战败已经近在眼前。一年前,德国人的盟友意大利也已经推翻了****,向同盟国投降。然而,即使英美苏三国联军步步进逼,德国还是不断顽强抵抗。之所以德**民还是能够维持一线希望,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德国科学家即将能够推出如同奇迹般的新武器,像是V2火箭和喷气式飞机,力挽狂澜。然而,虽然德国人确实在研发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美国曼哈顿计划却已经将***研发成功。1945年8月初,***制造完成,虽然德国已经投降,但日本还在负隅顽抗。美**队作势攻入日本本岛。日本誓死抵抗,准备决一死战,而且这绝非装腔作势。美国将军告诉杜鲁门总统,如果真要入侵日本本土,必然有超过百万美国士兵丧命,战争也必然会拖进1946年。于是,杜鲁门决定使用这款新型炸弹。在两枚***投下之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就此告终。”真的太牛了,如果没有那两枚***,谁知道历史又会怎样呢,当然,历史老师已经一再的跟我说强调过----“历史是不能被假设的”;
  第三、我看到市场自由带来的无限贪婪是如何把我所知道的世界历史如何串起来的;之前看过央视版本的大国崛起,大概了解了一下世界史;*个大国就海上霸主西班牙;哥伦布就像一个现代的创业者,在游走了多个国家遭到拒绝后,终于说服伊莎贝尔女王投资了他的船队,我很赞叹女王的眼光,同时也很佩服麦哲伦的勇气和韧性;可以说女王的投资是相当成功的,因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有了前面的成功经验,人们越来越愿意把手上的钱投资给这些船队,等待他们去发现这个世界其他角落的黄金,矿产,烟草,然后把金银财宝运回国,美梦成真;
  自由主义经济认为,市场是由看不见的手操作的,**应该尽量减少干预,书中说到资本金的贪婪可以让他们因为想降低生产成本,而去贩卖非洲奴隶,同时不管他们的死活;也提到国家如何为资本家服务,**战争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不同于我们学到的历史教材,作者是这样写的:“在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杂物商靠着向中国出口药物(特别是**)而发了大财。数百万中国人成了瘾君子,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都大受影响。30年代后期,中国**发布禁烟令,但英国药商完全无视这项律令。于是,中国当局开始没收、销毁**。这些**烟商与英国国会和首相关系良好,许多议员和部长其实都持有烟商公司的股票,因此向**施压,要求采取行动。1840年,英国正式以“自由贸易”为名,向中国宣战。此役英国轻松获胜。中国人太过自信,却完全敌不过英国如同奇迹般的新式武器:汽船、重型火炮、火箭,以及可连发的步枪。在接下来的和平条约中,中国同意不限制英国烟商的活动,并且还要赔偿中**方造成的损失。”看到这,我真心感叹股东真可怕!
  第四、为什么现在的人如此执着于房子?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需求?从作者讲述人类由采集狩猎者变成农民的这里,我得到了一些启发;书中原文是这样写的:“远古狩猎采集者的活动范围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当时这片范围都是他们的“家”,有山丘、溪流、树林,还有开阔的天空。但对农民而言,几乎整天就是在一小片田地或果园里工作,就算回到“家”,这时的房子也就是个用木头、石头或泥巴盖起的局促结构,每边再长也不过几十米。一般来说,农民就会和房屋这种构造建立起非常强烈的连接。这场革命意义深远,除了影响建筑,更影响了心理。在农业革命之后,人类成了远比过去更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物,与“自己家”紧密相连,但与周遭其他物种画出界线。新形成的农业活动范围,除了面积远小于过去远古的采集活动范围,内部人工的成分也大增。人类发现自己已经很难离开这些人工岛屿了,所有的房子、田地、谷仓,放弃哪个都可能带来重大的损失。此外,随着时间过去,他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不易搬运,也把他们绑得死死的。虽然在我们看来,远古的农民似乎又脏又穷,但当时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拥有的物品数量已经胜过了一整个儿采集部落。”现代人之所以如此渴望有自己的房子,是不是也因为有这种心理因素的遗传;而这些把我们绑得死死的东西,除了绑住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也绑住了我们的灵魂?
  第五、现在人类真的会比以前农业社会以前的智人开心吗?他们或许没有我们穿的好从,吃得好,但是他们不用上班,饿了就去采集野果或者蔬菜,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没有羁绊,没有东西捆绑住他们;也没有媒体整天在你周围告诉你你不够完美,你还需要买这个,买那个;以前隔得远的人民要很艰难的才能联系上对方,比如写信,所以信上面都是些很重要的东西;而现在沟通的方式如此便捷,你无时无刻都在收到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信息流,你有很多短消息要看,你有很多邮件要处理,你大多时候生活在一种焦灼的状态;
  第六、作者提及快乐该如何计算,从生物学的角度,心里学的角度,这些观点在其他书籍上也能了解到,不过这次我才突然发现佛学里面的放下算是另辟蹊径,没有去论证如何快乐,而是告诉人们要放弃追求快乐,然后才会得到平静,得到真快乐,这个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思维方式的亮点;当人们纠结于一个问题该如何如何的时候,也许可以试着放下这个问题,不要执着于这个问题,这个思考问题的方式值得借鉴;
  最后,作者落脚到了人生的意义,这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哲学问题;作者认为,从纯粹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没有意义;这个观点于我来说已经并不稀奇,之前在看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时候,我也是抱着找答案的心态一路狂看的,结论也是人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当时还是有些惊讶,当然,那也只是作者的人生观。但如果一切的非物质都是人想象出来的,我们又如何能判断谁真谁假呢,探讨这个问题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想通了这个问题,我们再来思考婚姻,家庭,房子,工作的时候,或许能看的更远一点,更深刻一点,更加接近自己的内心一点,然后由自己为没有意义的人生赋予一个属于自己的意义。

第二篇: 人类简史3000字读后感

  这是一本惊世骇俗的书。在书里面用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人类是如何从一种普通的动物逐步攀升到生物链的顶端,成为主宰地球所有生物的“神”,甚至于在可见的未来在生物技术的加持下裂变出长生不老的生化人,从而终结智人这个物种。
  作者不是简单地在罗列史实,事实上在这本书里基础史料着墨不多,更多是在从长时间轴上看人类的变迁。
  作为智人的人类是如何站在时代的中央的?通篇读下来,答案呼之欲出,简单到令人不敢相信,只有两个字,幻想。
  原始的智人在自然界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本领,没有锋利的牙齿,也没有强劲有力的四肢,也没有翱翔天空或者遨游海底的本领。相对而言,和智人同时代的长毛象才是动物中的王者。
  在智人历史的开端,大自然母亲也并未对智人多加照料,智人茹毛嗜血和其他动物一样三五成群逐水草而居,是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族群,此时的智人和如今非洲大草原上的象群一般。
  智人开始显露出惊人的潜力是从幻想开始的。最初的智人部落最多只能容纳150人,因为这个是部落里彼此熟悉相互建立沟通信任的上限。在150人之下就可以依靠着彼此熟悉无间做到通力合作,完成围猎长毛象这样的壮举。
  而150人以上,就无法做到部落里每个人对每个人都熟悉无间,了解彼此的性情,从而就有了敌对猜忌,最后部落就会自然而然地分裂成多个小于150人的部落。而智人最多也只能捕猎一下长毛象,再复杂需要更多人通力合作的事情就做不了了。
  就这样过去了几千上万年,时光荏苒间,智人也历经磨难。大自然母亲可不是一直都是好脾气,圣经故事里的大洪水,突然而至的冰河世纪,一个不小心就能将所有的智人扫进历史的尘埃里,如同昔日的恐龙。
  在应对大自然的灾难时,只有寥寥150人的部落是无法筑起堤坝抵御大洪水的袭击的。幸运的是当时的智人开始逐步发展出了幻想的能力,会神化出各种山精水怪。不同的部落即使相互间不熟悉,但膜拜同一个神灵带来了协作的可能。
  或许是同一个山神号召起多个部落,彼此通力合作筑起了堤坝抵御住了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洪水,从而这几个部落存活了下来。
  当然,你能想象到的,其他不相合作的部落就会被卷进洪水中消失在波涛之中,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不下任何的子孙后代。这就是神奇的物竞天择。
  人类简史
  一代又一代的演变汇集,智人的部落也就越来越壮大。大的部落有更强抵御天灾的能力,同样在争夺资源上也更强而有力占据优势。智人可不是天生就是仁义恭俭让的君子,在生存资源的争夺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大部落人数众多,对付其他上限只有150人的人类部落例如尼安德特人,这样的战争胜负是不言而喻的,也因此到现代已经看不到尼安德特人的存在了。现代意义的非洲黑人,亚洲黄种人,欧美洲白种人从根本上说就是同一种智人。
  可怜的其他人类就这样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在人迹罕至的仍能保留完好的三万年前的洞穴还能找寻到这些曾存活过的非智人人类的片光只影。
  智人越来越强大,建立帝国征伐四方,各种史前的巨兽或匍匐于智人的脚下成为奴役,例如猪牛羊鸡鸭鹅狗,或和其他人类一般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智人可真是一场毁天灭地的“大洪水”。
  智人逐步攀爬到地球生物链的顶端,除了从幻想开始引领的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之外,科技进步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远古时代智人以狩猎采集为生,是否可以养活整个族群取决于大自然的馈赠。水草丰满野果众多的盆地就能让整个族群部落得以繁衍生息,而贫瘠干枯的沙漠就无法存活只能逐步迁徙。
  也因此,远古时期的智人从非洲发端,一路迁徙繁衍逐步扩张到全球各个大陆。这是一段史诗般的大迁徙,可以想象得到这些智人会历经多少风霜雨雪,毕竟那个时代可没有飞机汽车,智人有的只有自己的两条腿。
  在这不断的迁徙间,遇到一块水草丰茂的盆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总会有段时间,原始的智人部落会停下来稍作安顿。
  也许是因为一次捕猎过多吃不完,就开始逐步地把猪,羊,牛这种动物圈养起来,逐步演变成今日我们人类所熟悉的家禽,这就是游牧业畜牧业的开端。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农业种植业的发展上。或许是几个粗心大意的智人在采集麦子粒回来的路上不经意间撒下了几粒种子,麦子逐步生长在智人聚居地的周边。总会有那么几个身手不是那么矫健的也许是女性的智人,不想离开族群十几里地去采集野果,因为路上还说不定会遇上老虎,慢慢就开始培育大麦/青稞/水稻,种植业也逐步发展而来。
  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给了部落更大的资源,可以养育更多的族人,部落就越来越壮大。
  有意思的是,随着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智人却越来越辛苦,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农业革命前,智人是以采集为生的,三五成群游走在远古森林里草原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待到有了丰厚的家业,有了整圈的猪,羊和牛,有了整块农田的麦子总不能还是像以前那样自顾自地摘摘野果吃饱就行了吧,所以就有了放牧田间地头拔野草浇水等等工作。由此,究竟是智人驯服了猪羊牛麦子这些动物和植物,还是它们驯服了智人?
  到了这段刀耕火种的历史大家已然很熟悉了。
  从史前万年一直延续到19/20世纪初期,人类能掌握的方式还是只能依靠着人力牲畜力去改造世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长,人类和牲畜吃下植物进行能量的生物转化,人类再通过手脚四肢手提肩挑合力去修筑大坝,平整田地,或者愚公移山。
  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利用机械的力量去改造世界,从而科技开始迅猛发展。
  还是那个大家所熟悉的愚公移山,在没有蒸汽机技术之前,愚蠢的愚公只能让自己以及子孙后代一担一担去挖土挑土去移走太行这两座大山。如果没有天帝派出大力士天神来助力,估计这种愚蠢的DNA就传承不下来了。蒸汽机就是天帝派来给人类的大力士。
  从蒸汽机开始发端,用烧煤驱动蒸汽做活塞运动,驱动机械的力量。以前需要千万人才能完成的工程,到现代只需要几个文弱书生带着机械化设备就能完成。
  接下来的历史大家已然很熟悉了,改造世界的能力越强,科技发展得越快,甚至于现在的人类已经拥有了堪称远古智人“神”一般的能力。想想我们现代人用的手机,不就是顺风耳千里眼么?
  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人类却不见得越来越快乐。科技的进步发展出毁天灭地的核爆炸***,就时刻让现在的人类惊惧,会不会在某个睡眼朦胧的清晨隔壁国家的疯子总统就会动用***把大家都送上天堂。
  核爆炸***的威胁也许离我们普通人距离甚远,感知不是太强。那么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近在眼前,而且触目惊心了。当然,不仅仅只是触目和惊心,环境破坏对人类的伤害是全方位的,同时还会臭不可闻,例如你家门口漂着各式各样**的臭水沟。
  如果只是眼前的这条臭水沟,以现在人类的“神”通广大还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是不仅仅只有这些,南北极冰川融化,臭氧层破坏紫外线辐射,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些才是让现代人类和单个国家/帝国抓耳挠腮的麻烦事。
  全球国家通力合作或许还能找到一条出路,人类国家帝国之间的问题比这些生态灾难还要更复杂些。
  各有各的心思和利益考虑,比方说的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也许对那些岛国来说是灭顶之灾,但对俄罗斯而言全球变暖会使得封冻的西伯利亚变成可以肥沃的农田。更不用说某国的大统领会有着借灾难打压他国的歪心邪念了。
  人类虽然会勾心斗角,然而在生态灾难危及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头还是有机会达成共识,共同去应对,总会有一条生路的。当然,在达成共识之前,会伤亡多少,这就取决于你的运气了。
  相比之下,生物科技的进步才是人类这个族群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所有的人类都会有个最终的归宿,死亡是每个人都挣不脱的枷锁。这不尽然是件坏事情,至少还能给众生平等这种幻想有所佐证。
  然而,这个界限在逐渐被打破。生物科技的发展可以逐步延长人类的衰老,从而实现历朝历代帝王孜孜以求的长生不老万寿无疆。这是个划时代的变革。从好的方面想,终于让人类有了成为“神”的可能,而不仅仅只是具备“神”的能力了。
  坏处是更是显而易见。科技虽然可以突破,然而可以负担得起这笔改造成“神”的费用的人非富即贵。
  今日贫富差距已经足够大到引发社会动荡,以前底层的贫苦老百姓还能有所宽慰,至少你我都会平等地去“死”。而在未来,死的只有贫民,权贵富豪不仅仅可以享受花团锦簇的人生,还能长生不死了。由此带来的社会冲击可想而知。
  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没有给出答案,也给不出答案。然而,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思考争论从而达成共识,共同去应对已知未知的挑战,这才是作者所寄以的殷切期盼。
  这是本惊世骇俗的书,也是引人深思的书,值得推荐好好读一读。
  希望你我,可以打破幻想,找回自我。

第三篇: 人类简史3000字读后感

  这是一本惊世骇俗的书。在书里面用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人类是如何从一种普通的动物逐步攀升到生物链的顶端,成为主宰地球所有生物的“神”,甚至于在可见的未来在生物技术的加持下裂变出长生不老的生化人,从而终结智人这个物种。
  作者不是简单地在罗列史实,事实上在这本书里基础史料着墨不多,更多是在从长时间轴上看人类的变迁。
  作为智人的人类是如何站在时代的中央的?通篇读下来,答案呼之欲出,简单到令人不敢相信,只有两个字,幻想。
  原始的智人在自然界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本领,没有锋利的牙齿,也没有强劲有力的四肢,也没有翱翔天空或者遨游海底的本领。相对而言,和智人同时代的长毛象才是动物中的王者。
  在智人历史的开端,大自然母亲也并未对智人多加照料,智人茹毛嗜血和其他动物一样三五成群逐水草而居,是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族群,此时的智人和如今非洲大草原上的象群一般。
  智人开始显露出惊人的潜力是从幻想开始的。最初的智人部落最多只能容纳150人,因为这个是部落里彼此熟悉相互建立沟通信任的上限。在150人之下就可以依靠着彼此熟悉无间做到通力合作,完成围猎长毛象这样的壮举。
  而150人以上,就无法做到部落里每个人对每个人都熟悉无间,了解彼此的性情,从而就有了敌对猜忌,最后部落就会自然而然地分裂成多个小于150人的部落。而智人最多也只能捕猎一下长毛象,再复杂需要更多人通力合作的事情就做不了了。
  就这样过去了几千上万年,时光荏苒间,智人也历经磨难。大自然母亲可不是一直都是好脾气,圣经故事里的大洪水,突然而至的冰河世纪,一个不小心就能将所有的智人扫进历史的尘埃里,如同昔日的恐龙。
  在应对大自然的灾难时,只有寥寥150人的部落是无法筑起堤坝抵御大洪水的袭击的。幸运的是当时的智人开始逐步发展出了幻想的能力,会神化出各种山精水怪。不同的部落即使相互间不熟悉,但膜拜同一个神灵带来了协作的可能。
  或许是同一个山神号召起多个部落,彼此通力合作筑起了堤坝抵御住了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洪水,从而这几个部落存活了下来。
  当然,你能想象到的,其他不相合作的部落就会被卷进洪水中消失在波涛之中,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不下任何的子孙后代。这就是神奇的物竞天择。
  人类简史
  一代又一代的演变汇集,智人的部落也就越来越壮大。大的部落有更强抵御天灾的能力,同样在争夺资源上也更强而有力占据优势。智人可不是天生就是仁义恭俭让的君子,在生存资源的争夺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大部落人数众多,对付其他上限只有150人的人类部落例如尼安德特人,这样的战争胜负是不言而喻的,也因此到现代已经看不到尼安德特人的存在了。现代意义的非洲黑人,亚洲黄种人,欧美洲白种人从根本上说就是同一种智人。
  可怜的其他人类就这样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在人迹罕至的仍能保留完好的三万年前的洞穴还能找寻到这些曾存活过的非智人人类的片光只影。
  智人越来越强大,建立帝国征伐四方,各种史前的巨兽或匍匐于智人的脚下成为奴役,例如猪牛羊鸡鸭鹅狗,或和其他人类一般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智人可真是一场毁天灭地的“大洪水”。
  智人逐步攀爬到地球生物链的顶端,除了从幻想开始引领的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之外,科技进步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远古时代智人以狩猎采集为生,是否可以养活整个族群取决于大自然的馈赠。水草丰满野果众多的盆地就能让整个族群部落得以繁衍生息,而贫瘠干枯的沙漠就无法存活只能逐步迁徙。
  也因此,远古时期的智人从非洲发端,一路迁徙繁衍逐步扩张到全球各个大陆。这是一段史诗般的大迁徙,可以想象得到这些智人会历经多少风霜雨雪,毕竟那个时代可没有飞机汽车,智人有的只有自己的两条腿。
  在这不断的迁徙间,遇到一块水草丰茂的盆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总会有段时间,原始的智人部落会停下来稍作安顿。
  也许是因为一次捕猎过多吃不完,就开始逐步地把猪,羊,牛这种动物圈养起来,逐步演变成今日我们人类所熟悉的家禽,这就是游牧业畜牧业的开端。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农业种植业的发展上。或许是几个粗心大意的智人在采集麦子粒回来的路上不经意间撒下了几粒种子,麦子逐步生长在智人聚居地的周边。总会有那么几个身手不是那么矫健的也许是女性的智人,不想离开族群十几里地去采集野果,因为路上还说不定会遇上老虎,慢慢就开始培育大麦/青稞/水稻,种植业也逐步发展而来。
  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给了部落更大的资源,可以养育更多的族人,部落就越来越壮大。
  有意思的是,随着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智人却越来越辛苦,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农业革命前,智人是以采集为生的,三五成群游走在远古森林里草原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待到有了丰厚的家业,有了整圈的猪,羊和牛,有了整块农田的麦子总不能还是像以前那样自顾自地摘摘野果吃饱就行了吧,所以就有了放牧田间地头拔野草浇水等等工作。由此,究竟是智人驯服了猪羊牛麦子这些动物和植物,还是它们驯服了智人?
  到了这段刀耕火种的历史大家已然很熟悉了。
  从史前万年一直延续到19/20世纪初期,人类能掌握的方式还是只能依靠着人力牲畜力去改造世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长,人类和牲畜吃下植物进行能量的生物转化,人类再通过手脚四肢手提肩挑合力去修筑大坝,平整田地,或者愚公移山。
  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利用机械的力量去改造世界,从而科技开始迅猛发展。
  还是那个大家所熟悉的愚公移山,在没有蒸汽机技术之前,愚蠢的愚公只能让自己以及子孙后代一担一担去挖土挑土去移走太行这两座大山。如果没有天帝派出大力士天神来助力,估计这种愚蠢的DNA就传承不下来了。蒸汽机就是天帝派来给人类的大力士。
  从蒸汽机开始发端,用烧煤驱动蒸汽做活塞运动,驱动机械的力量。以前需要千万人才能完成的工程,到现代只需要几个文弱书生带着机械化设备就能完成。
  接下来的历史大家已然很熟悉了,改造世界的能力越强,科技发展得越快,甚至于现在的人类已经拥有了堪称远古智人“神”一般的能力。想想我们现代人用的手机,不就是顺风耳千里眼么?
  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人类却不见得越来越快乐。科技的进步发展出毁天灭地的核爆炸***,就时刻让现在的人类惊惧,会不会在某个睡眼朦胧的清晨隔壁国家的疯子总统就会动用***把大家都送上天堂。
  核爆炸***的威胁也许离我们普通人距离甚远,感知不是太强。那么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近在眼前,而且触目惊心了。当然,不仅仅只是触目和惊心,环境破坏对人类的伤害是全方位的,同时还会臭不可闻,例如你家门口漂着各式各样**的臭水沟。
  如果只是眼前的这条臭水沟,以现在人类的“神”通广大还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是不仅仅只有这些,南北极冰川融化,臭氧层破坏紫外线辐射,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些才是让现代人类和单个国家/帝国抓耳挠腮的麻烦事。
  全球国家通力合作或许还能找到一条出路,人类国家帝国之间的问题比这些生态灾难还要更复杂些。
  各有各的心思和利益考虑,比方说的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也许对那些岛国来说是灭顶之灾,但对俄罗斯而言全球变暖会使得封冻的西伯利亚变成可以肥沃的农田。更不用说某国的大统领会有着借灾难打压他国的歪心邪念了。
  人类虽然会勾心斗角,然而在生态灾难危及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头还是有机会达成共识,共同去应对,总会有一条生路的。当然,在达成共识之前,会伤亡多少,这就取决于你的运气了。
  相比之下,生物科技的进步才是人类这个族群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所有的人类都会有个最终的归宿,死亡是每个人都挣不脱的枷锁。这不尽然是件坏事情,至少还能给众生平等这种幻想有所佐证。
  然而,这个界限在逐渐被打破。生物科技的发展可以逐步延长人类的衰老,从而实现历朝历代帝王孜孜以求的长生不老万寿无疆。这是个划时代的变革。从好的方面想,终于让人类有了成为“神”的可能,而不仅仅只是具备“神”的能力了。
  坏处是更是显而易见。科技虽然可以突破,然而可以负担得起这笔改造成“神”的费用的人非富即贵。
  今日贫富差距已经足够大到引发社会动荡,以前底层的贫苦老百姓还能有所宽慰,至少你我都会平等地去“死”。而在未来,死的只有贫民,权贵富豪不仅仅可以享受花团锦簇的人生,还能长生不死了。由此带来的社会冲击可想而知。
  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没有给出答案,也给不出答案。然而,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思考争论从而达成共识,共同去应对已知未知的挑战,这才是作者所寄以的殷切期盼。
  这是本惊世骇俗的书,也是引人深思的书,值得推荐好好读一读。
  希望你我,可以打破幻想,找回自我。

第四篇: 人类简史3000字读后感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重磅作品,讲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作者从人类起源讲到智人末日,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自己的视角。正如作者所言,我们读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弄清楚那些历史事件,而是要看历史究竟给予了我们哪些启发和思考,历史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摆脱历史,选择另一种可能。那么本书究竟带来了哪些有价值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是历史的发展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最初只是非洲一个毫无影响力的种族,而数百万年前基因偶然突变,人类在随后的几百万年内进化到了食物链的顶端;***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起初还只是个小教派,罗马皇帝偶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因此强力支持***,***借此机会一举成为大教派;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的。
  其次是关于快乐的思考和追求。如果从牛羊的观点来看待农业革命,就会发现牛羊演化的成功是没有意义的。濒临灭绝的野生犀牛和被关在小格子里变肥、等着成为鲜美牛排的肉牛相比,谁更幸福?显然,肉牛这个物种虽然在数量上大获成功,却无法安慰那些单独个体所承受的痛苦。对于像是牛、羊、智人这类有着复杂情感的动物来说,演化上的成功对个体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呢?随着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加,看起来大获成功,个人的苦痛也是随之增长。历史发展的动力似乎不是“提升人类福祉”。
  再次是关于奢侈生活的陷阱。人类最初过着采集生活,生活资料丰富,后培育小麦过上了农耕生活,种植小麦使得人类可以定居下来,不必四处打猎,看似过上了安稳日子,但小麦几乎成为了*的食物来源,使得人类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旱灾的影响。一开始人类只是希望吃的饱一点、生活安全一点,但最后累计引起的效应,就是让远古的采集者花上整天时间,在烈日下挑水务农。人类看似总是在追求更加轻松舒适的生活,但结果却不如人意。
  阅读本书使我们了解到的不只是冷冰冰的历史事件,而是跟着作者重新思考了我们的生活,这也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第五篇: 人类简史3000字读后感

  《人类简史》三部曲是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著作,林俊宏翻译的一本全球畅销书。它分为三部分:*部是《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第二部是《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第三部是《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首先来听下名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对人类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你会发现这本书令你难以撒手。”——比尔盖茨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迷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来自作者的才思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让人感到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高毅北京大学历史教授
  这是我摘抄的两位名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我对此深有同感。《人类简史》是我几乎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而且仅是在北京到乌鲁木齐的往返飞机上看完的。这本书不算后序有392页,当我拿起来看的时候确实被作者博学和睿智所深深吸引。以下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概述和感想。
  首先是认知革命。
  这个观点是基于进化论的,话说600万年前,人和黑猩猩分道扬镳,从一个妈**身体里生下来。人类的脑子比较发达,黑猩猩的身体比较发达。至少在当时看来,黑猩猩是超级占优的,而人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生活就有点悲催,仅仅位于食物链的中间地带。好比人类之所以会用石头,主要是用来砸碎其他动物吃剩下的骨头,然后在里面掏骨髓吃。在那个时间段,人类就是一普通的动物,并没有什么特别。
  不过人类还是活下来了。从那之后的好几百万年中,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分支,在250万年前,人类的分支大概有,尼安德特人,直立人,梭罗人,佛罗里斯人,丹尼索瓦人,鲁道夫人,还有匠人,当然也少不了我们的祖先智人——智人。
  在30万年前人类学会了控制火,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其中*的用途就是烧森林。由于森林里有很多动物,所以一把火下去,人类就可以直接进森林捡现成的食物了,而且还是熟的。要知道生肉是很难消化的,而且特别消耗能量,所以自从人类吃熟食之后,大大地缩短了消化食物的时间,于是人类就有工夫开始思考问题了。而这种变化对人类身体的影响就是,肠道开始逐渐缩短,节省了大量的能量得以发展大脑。
  智人这一波相比于其他人种比较突出的能力就是,大约在7万年之前,智人的语言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其实其他的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的语言更多的作用是信号。而智人的语言比较*的地方就在于,他可以描述很多很多不在眼前的东西。好比人类可以描述远方有一波牛,可以描述天上有一个普罗米修斯给我们带来了火,可以描述狮子是我们的守护神,我们只要让狮子吃饱了,狮子就不会吃人等等。
  这个,就是所谓的认知革命了。
  认知革命之后,人类可以通过期许,调动更多人为了一个目标工作。在那段时间里,人类甚至已经可以制作像“狮身人面像”这样的艺术品了。而这个结果就是,人类的人口海量增加,他们通过迁徙,把人类的基因散布到了全世界各个角落。他们甚至还会造船,到达了澳洲。
  那时候的人类根本就没有保护地球的意识,基本上把地球上能吃的大型动物全部吃光了。而那个时候的人类,每周只需要工作30-40个小时,就可以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了。虽然初生婴儿的死亡率比较高,但如果除去这个因素,人类其实可以活得很长,总人口的5%-8%都超过了60岁。
  当人类毁灭了其他人类和其他大型动物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完成了认知革命,开始统治这个世界了。
  接下来是农业革命。
  在公元前9000年左右的时候,人类学会了种植小麦,在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中有过那时候人类种植小麦的介绍,他们的主要方式是刀耕火种。就是先烧一片地,隔年那片地就有了足够的养料用来种植新一轮的小麦了。于是人类不得不在同一片土地上耕作,从那之后,人类被农业绑架,变成了小麦的奴隶。
  往往人类认为自己学会种植小麦是一个伟大的进步,然而赫拉利却认为,这是人类历史*的骗局。这是因为根本不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人类。小麦利用满足人类饱腹感和稳定生育需求的方式,变成了地球植物类*大物种,得到了小麦基因最广泛传播的结果。原本人类在狩猎采集时期的生活好似生活在伊甸园,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后来人类却为了生计不得不辛勤劳作,关于这个现象,希伯来人在《圣经》里有他们自己的理解。
  这个格局变化,让人类对土地有越来越重要的需求。过去人跟人之间是不用打仗的,你抓一头鹿,那我去抓另外一头就可以了。大不了我迁徙,到别的地方狩猎。然而一旦开始耕作,人们就都希望能够得到一块更好的土地,于是人们开始掠夺。
  有了掠夺就需要保护,想要稳定的保护就需要交保护费,但今天给这个交保护费,明天给那个交保护费肯定不是个长久之计,于是人们就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利维坦出现,而这个利维坦,就是国家。
  国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整合了更大规模的人口进行协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更加完备的制度,于是人类继续利用自己想象力的优势,创造出了法律和秩序,创造出了教育、经济、货币。这些概念的本质都是人类想象出来的虚构体,而这些虚构体能够产生一些信用,最后人类围绕着这个虚构体的信用,进入了帝国时代。
  帝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会随意扩张,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打仗打来打去,一个王朝接替另一个王朝。但这个方式不管怎么说,总是零和博弈的,你占了我的土地,我就没有土地了,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于是人们就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生活方式。虽然这个生活方式最终是在日不落帝国扩张到发现再扩张下去就亏本的时候才渐渐变成主流,但让这个认识出现的主要变化,是早在1500年左右的时候,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
  最后就是科学革命了。
  在过去500年间,人类的力量发生了前所未有地惊人增长。数据只列一个,就是1500年的时候,全球人口大约只有5亿,就那样还有大量吃不饱饭的人。而到了今天,全球70亿人,而且据科学家计算,除了**因素之外,地球上生产的食物应该已经足以不让任何人挨饿了。
  如果一个1000年前的人穿越到500年前,可能他不会出现任何不适应,大不了就是口音变了而已。但是当一个500年前的人穿越到现在,他可能会被吓死。《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个年轻时期就进入**的白人老头,当他被释放再次回归社会的时候,满街的汽车就已经让他足够震惊了。那么这50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答案就是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之前人类相信神,相信有一个先知先觉全知全能的存在,于是当人类遇到未知的时候,只需要去问这个存在就好了。然而在科学革命之后,首先人类承认了自己无知,人类知道了自己其实不知道。然后,人类认识到了只有通过观察和数学为中心,才能证明某个规律是否真正存在。最后,人们发现光有理论不行,还需要把理论转换为新的能力,生活才能有本质上的提升。
  人类对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的这三点认识,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契机。欧洲人是*有类似这样的认识的,于是他们带着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这个表现就在他们在每次远航出海的时候都要带一个科学家,即使这个科学家的真实作用可能只是陪船长聊天。
  同时期的波斯帝国和大明王朝也有做过大量的航海,比方说大明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之所以他们的航海并没有带来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他们航海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探索,而是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么厉害。所以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其实是无知的这一点有多么重要……而欧洲人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些,才开始什么都要质疑一下,从古代亚里士多德到同时期的教廷,任何结论都要拿过来证明一下,结果就是……他们似乎真的逐渐靠近了真理。
  而且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信用。过去人们获得财富的方式基本上就是“生产——收益”的方式,但后来人类逐渐靠着自己的想象力将其改变成了“生产——收益——投资——生产”的循环,资金流动了起来,信用的作用大幅放大,突出了一个银行的作用,资本主义就此出现。资本家把自己的钱投资到社会上让其流通,帮助了更多的人赚取更多的财富,社会总体财富正是因为全民财富的增加而大幅增加。
  到了现在,帝国已经退位,任何**家都清楚地知道,土地的价值并没有人才重要。而且由于***的爆炸,地球进入了核子和平,谁都不想也不敢轻易出手了。同时由于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又迎来了大规模的和平,于是人们就开始不断通过文化调动欲望,开始大肆消费,进入了一个消费的时代。
  赫拉利在最后还提出了一个设想,就是人类的末日。他发现现在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可以用科学技术制造的部件来取代人类的一些器官,于是未来很有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强大物种,就是人造人。当那个时候来临,人造人会是人类的下一个竞争对手,那时候的人类将会又怎样的结局,就只能让脑洞大的人去想了。
  在作者看来,人类能够统计世界不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比其他动物脑容量更大,也不是因为人类的体力比其他动物强。事实证明单个人类面对单只动物例如老虎、狮子、恐龙*不是对手。人类能够一跃成为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我们有大规模协作的*的本领,猿类能够团结协作、蜜蜂也能,可它们仅限于熟人之间,而人类能够实现成千上万的陌生人团结合作,这一点是区别人和其他动物的。
  举例来说,铅笔是很常见的一个物件,可生产铅笔需要很多物件:笔杆用的是木材,笔杆上的油漆含有硝酸纤维素、合成树脂;笔芯除了石墨还有黏土和滑石粉。需要木材就需要人砍树,砍树就需要锯条,锯条就需要钢铁,钢铁就需要开挖、冶炼,等等一切做好之后还需要运输、中间贩卖再到商铺最后才流到使用人手中。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制作一只铅笔的全部手艺,可我们还是做好了,这就是因为成千上万个陌生人团结合作的结果。
  这本书提到了一个观点对我启发很大,他提到人类的进步其实并没有在乎个体的幸福。以农民为例,在远古时期人类都是以打猎、采果子为食,一天工作两三个小时就够食用了,其余的时候可以用来休闲娱乐,无拘无束,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可现在呢,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两三个人应用先进机械就可以管理成千上万亩粮食,他们只能守着这块地,而且工作时间变成了一整个白天。所以说现代的进步仅仅是满足了那些上等人或者说是少数的精英分子的无穷欲望。

第六篇: 人类简史3000字读后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运命。这是*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看这本书时,我把自己与周围剥离,局外人的视角看待周遭,虽会有一些浮着的空虚,也让我有了些更深的思考,但在作者上帝的视角,大的历史观下,还是不自觉陷入一种虚无的空里面。
  「所谓的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
  「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
  不喜欢类似这种“冷漠”的话,真要仔细想,也就像话里说的那回事。上次读陈纯老师这个国家想要什么样的年轻人一文,说到中国这些年快速的发展,说到改革开放,*的动力是人们对于金钱利益的追求。对“好”的日子的向往,这是很对的,又好像哪里有点问题。
  「认知失调是人类心理一项重要的特征,如果人真的无法同时拥有互相抵触的信念和价值观,很可能所有的文化都将无从建立。」
  但如果讲说,货币,阶级,国家等等这些,不过是智人想象出来的故事罢了,那我们依附于什么呢?我们本身就成了虚构一部分。
  赫拉利对于动物生存处境的悲天悯人,很动人,很深刻,但终及抵不过智人的自我失忆。
  作者在历史,哲学,金融,经济,生物,**,科技等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不得不感慨其知识涉及的广宽度,另一方面,也有点质疑其深度。某种意义上说,赫拉利的历史观是很粗糙的。
  类似英国的黑色幽默随手拈来,哈伯是犹太科学家,为德国做事,后其研发的毒气,广泛应用于二战期间的犹太人,作者用了「犹太同胞」这个词,细品很有味道。
  因着是微读里很热的书,书评很多,不乏一些很有见地思想的评论,用着赫拉利的思辨模式反驳其观点,是为厉害。
  好歹是看完了它,说实在,让我不大好过。今天重读里尔克《致青年诗人的信》,好像更能得到我所想要的“安慰”。让那事物越深越清晰的走进我的生命,在最内心的地方感到我同它亲切而接近。
  另附读史的一些观点。
  在这样的观点看来,历史更本质的价值就在于恢复过去具体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历史学家的工作不应是对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事情给出哲学的解释,不应是由过去而推断出某种结论。相应地,巴特菲尔德否认可以以因果联系的方式讲述历史。或许更一般地,历史可以假定这样一种因果关系:是整个过去导致了复杂的今日,它包括过去运动的复杂性、纷繁的争论和错综交织的相互作用等等。但是当历史学家真正去追溯过去时,他就会发现相互作用的网络是如此复杂,以致于不可能指出过去(比如说16世纪)任何一件事是20世纪今日任何一件事的原因。因此,历史学家所能做的,只不过是以某种可能性去追溯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之间事件的序列关系,而不是试图描绘交错直至第三代和第四代人的原因与结果的极为复杂的图表。历史学家本质上是一个观察者,他象旅行家一样,向我们这些不能去访问一个未知国家的人描述那个国家,他只讨论确定的、具体的、特殊的事情,他不应过分关心哲学和抽象的推理。简而言之,作为最后的手段,历史学家对所发生的事情的解释不是作一番一般的推理。他解释法国大革命,是通过*地发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在任何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的阐述,那么他所能做的一切就只是把我们带入更加详细的细节,让我们确切地看到实际发生了什么事情。
  巴特菲尔德强调,只有通过一段实际的研究,以微观的方式看待历史中的某一点,才能真正使历史变革背后复杂的运动具体可见。这种对人类变化的复杂性的展示,对人类任何给定的行动或决定之最终后果的不可预见特征的展示,是人们可以从细节中学到的*教益。
  然而,越来越深入细致的研究将带来另一个问题,这就是巴特菲尔德反复强调的节略问题。由于历史中的内容无限丰富,要把所有事实都充分讲授的历史实际上是无法写出的,所以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必然是节略的。在巴特菲尔德看来,对于所有的历史,当它们变得更加节略时,必定就成正比地更倾向于辉格式。“在某种意义上,历史研究的全部困难都来自有关节略的根本性问题。”历史学家的困难是,他必须节略,而且必须在不改变历史的意义和特殊信息的情况下节略。辉格史学家的错误在于,它们是为了今日的缘故而研究过去,这个理论基础为他们提供了一条穿越历史复杂性的捷径,使他们很容易发现在过去什么东西是重要的(实际上却只是以当代的观点来看是重要的),从将节略的问题变得容易了。他们基于某种固有的原则去进行选择和剔除,去组织历史故事,使历史运动中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被极度压缩,直到使历史运动看上去象一简单的进步运动为止。这样一种节略的历史可能会讲述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所以说,辉格式的历史并不是一种真正合理的节略。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进行节略呢?巴特菲尔德指出,节略就是对复杂性进行节略。它不仅是写入什么或省略什么的机械性技艺,而是在不丧失总体性和主旨的前提下如何有机地压缩细节的问题。在节略时,历史学家不应按照某种原则来选择事实,不应插入一种理论。巴特菲尔德要求历史学家应具有一种能看到重要的细节和发现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影响的天赋,以及领悟使历史过程得以起作用的整体模式的天赋。遗憾的是,除了这些一般性的原则和模糊的天赋概念之外,巴特菲尔德对此问题的解决并未提出什么具体可操作的措施。正是这一弱点成为巴特菲尔德所提倡的反辉格式历史不能贯彻到底的重要原因。此外,巴特菲尔德在该书中还以较大的篇幅讨论了在历史研究中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的问题。他认为这两种判断都是历史学家所应回避的。

本文来源:https://www.jmzhongda.cn/xindetihui/389243.html

  • 相关内容
  • 07-01 【美国高中面试最可能被问到的问题】美国高中面试最可能被问到的问题

    >  美国高中面试是申请美国高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关,许多面试问题与入学短文题目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对于短文题目的回答时写在纸上,有字数的限制,不易发挥;而对于面试的问题,申请人可根职场资讯

  • 07-01 【民族魂中国梦阳光下成长手抄报】民族魂 中国梦

    民族魂 中国梦 十四中学 高一(2)班 指导老师:蒋勇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db:cate]

  • 07-01 面试可以提什么问题_面试最忌提的几个问题

    >  一忌问招聘人数  最明显的就是问“你们要几个?”对用人单位来讲,招一个是招,招十个也是招。问题不在于招几个,而是你有没有这百分之一或十分之一或独一无二的实力和竞争力。“你们要不要女的?“这样询问职场资讯

  • 07-01 问路的英语对话|问路

    问路    市胡集高中一(8)班 陶威     指导老师:张玉洪   穿过历史的风尘,站在高岗上,俯视一道道风景,一道道风景通往一条路。我叹息,我迷茫,我吟哦 问问他们吧!寻找一条永恒的[db:cate]

  • 07-01 [太原小升初政策]太原小升初模拟面试遇到的问题

    >  前几次我主要会问孩子一些英语、语文和文化常识的问题,但面试依然是整体的考察。总的来说,孩子们是非常优秀的,这么小的年纪知道的人文知识、英语口语听力的能力、数学24点游戏、找规律的能力等等都让人感职场资讯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jmzhongda.cn 范文文库网-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 All Rights Reserved
  • 免责声明:范文文库网-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