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范文(精选17篇)

【www.jmzhongda.cn--个人述职报告】

战略一词最初是一个军事概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的文章17篇 ,欢迎品鉴!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1

2019年以来,在省委、省**的坚强领导下,长沙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得到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等中央主要媒体多次报道和推介长沙“三农”工作经验。

一、主要举措

(一)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国***农村工作条例》等作为全市主题教育核心学习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切实将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意识和**担当,严格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湖南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对打好“三大战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控非洲猪瘟等总书记关心关注的工作,结合长沙实际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意见或方案,全力推动***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转化为长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二)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集中统一领导。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办公会议对重点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10月26日组织各级党组织书记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观摩推进会,切实加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领导。各市直部门明确“一把手”负责,县、乡两级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工作领导机构,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严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坚定不移落实“四个优先”原则,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择优调任市直农口部门负责人到区县(市)党政班子,将17名*村党支部书记破格提拔为乡镇班子成员。在要素配备上优先满足,对引进的农林领域高精尖领军人才给予100万资金奖励,安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的15%保障农业用地需求。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2019年市级安排财政资金21.88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同比增长23.8%;启动全省首支市场化运作的农业投资基金,落实股权投资1亿元;联合蚂蚁金服实施农村惠金融项目,累计发放贷款约15亿元。

(四)充分发挥乡村振兴规划引领作用。出台《长沙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突出抓好村庄规划修编提质,制定《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启动镇村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两年行动计划,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在3个乡镇、61个村开展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试点,预计到2020年底可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五)全面建立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机制。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要求,出台《长沙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建立对各区县(市)党委**和市直相关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体系。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对接到各级绩效考核,列入市委、市**重点督查清单,组建11个专项推进组开展常态化督导,采取评优、奖补、通报、约谈、问责等多种方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二、工作成效

(一)脱贫攻坚全面推进。统筹推进本市脱贫和对口帮扶“两个战场”脱贫攻坚战,预计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64人,帮扶的8个贫困县2019年有望脱贫摘帽。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入整改中央巡视和督查考核发现问题,落实贫困学生资助2067.3万元,累计救助大病患者4.4万人次,落实1578户存量危房改造,每月发放29825名兜底保障对象补助资金897万元。大力推进“两业”扶贫。铺排产业扶贫项目553个,认定就业扶贫车间95家,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360人。切实担当省会扶贫责任。落实对口帮扶龙山县项目302个,到位帮扶资金1.6亿元;组织7个区县(市)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帮扶项目77个。

(二)现代都市农业全面发展。以“一县一特”产业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六大强农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长沙绿茶、宁乡花猪、浏阳油茶、望城蔬菜、小龙虾和花卉苗木六大“一县一特”产业链,新改建万头宁乡花猪养殖场7家、标准化长沙绿茶优质茶园2万亩、望城蔬菜基地2万亩和小龙虾养殖基地6.8万亩。稳定发展基础产业。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0.7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超过250万亩;落实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规范禁养区划定,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恢复生猪产能。加快发展融合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总收入预计超过2500亿元;累计创建星级农庄187家,长沙县浔龙河村获评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旅客量预计超过3000万人次。

(三)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以“五治”为切入点,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力量“治厕”。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22万户,改厕数量全省*。宁乡市改厕五统一、四不准、三必改、两底线、一原则的“54321”工作标准在全省推介。分类减量“治**”。行政村**分类减量覆盖率达到92.8%。长沙县获评2018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在全国农村生活**治理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疏堵结合“治房”。大力推进“一户多宅”“空心房”清理拆除,2018年来累计拆除27263户,拆除复垦面积5766.89亩。综合施策“治水”。大力实施生活污水、小微水体、江河流域“三水同治”,全面推广三格化粪池+堆沤池+隔油池+人工湿地的“三池一地”治理模式。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等14家中央网络媒体对长沙“治水”工作成效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全民参与“治风”。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过程,浏阳市书香村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望城区静慎村“九贤治村”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

(四)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壮大。铺排土地合作型、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乡村服务型“四型”项目352个,消除“薄弱村”291个。夯实发展新基础。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理核实集体资产276.85亿元,清查经营性资产81.69亿元、建设用地162.28万亩;基本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完善发展新组织。有序开展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开展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专项培训,“带头人”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探索发展新路径。长沙县探索形成物业经营型的“抱团”等六种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浏阳市沙市镇东门村以村级经营性资产入股企业发展体育运动休闲农庄,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0万元;宁乡市大成桥镇鹊山村发展土地合作型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望城区乔口镇盘龙岭村采取“龙头企业+土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荷花虾”养殖,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带动8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五)乡村治理全面加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宁乡市大成桥镇、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党小组“活力指数”星级管理,推行农村党员“先锋指数”星级管理,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创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中心2个、所112个,建设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100个,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乡)”等创建活动,打造形成浏阳市“幸福屋场”、长沙县“乐和乡村”、望城区“时代乡贤”和“十美”乡村、宁乡县“善行楚沩·幸福宁乡”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配备专职驻村辅警888人,实现“一村一辅警”全覆盖,有效巩固农村地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

(六)城乡融合全面深化。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初步打通,城乡发展差距逐渐缩小。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全面推广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建立村级土地合作社463家。稳慎开展农村宅基地自愿退出、有偿使用、跨村跨镇流转。探索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浏阳市累计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69宗、2610亩,成交总价款3.82亿元,农村集体和农民获得收益1126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质。新增农村通自来水人口11.91万人,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936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实现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100%、光纤宽带通达率100%。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76所,新(改)建乡镇卫生院16家、村卫生室83家,建设60个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702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当前,长沙市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乡村规划整体水平不高。有的规划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公共事业等与实际脱节;有的规划和执行“两张皮”,没有发挥引导约束作用。二是农业产业有待提质增效。上市农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企业数量不多,经营主体支撑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优化作用还不强。三是乡村基层治理基础仍然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部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群众主动自觉参与村组自治的积极性不高。

三、下步工作

2020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阶段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长沙市将以***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加快推进长沙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进一步强化政策精准落实,确保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着力健全长效扶贫机制,提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易地搬迁后扶工作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开启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二)聚焦补齐农村短板。全面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无害化厕所覆盖率超过90%,行政村**分类减量覆盖率达到100%,推广普及“三池一地”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一户多宅”“空心房”全面整治到位,乡风家风民风持续改善。着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加强乡村通信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补齐农村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聚焦发展富民产业。建设和提升长沙绿茶、宁乡花猪、浏阳油茶、望城蔬菜、荷花虾和花卉苗木六大现代农业产业链,聚力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规模养殖场,建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支撑“一县一特”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上市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完善企业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聚焦夯实基层基础。巩固和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实施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基层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深化农村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提升村规民约积极作用。

(五)聚焦深化农村改革。深入实施乡村人才引进培育行动,支持农民创新创业,鼓励各类专业人才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广土地合作经营,稳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人才为要。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组成。通过对XX市、XX县、XX县等县区,进行实地察看、查阅资料、集中座谈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乡村人才队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人才振兴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厘清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引、派、育、用、留”做文章,把*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将人才工作向服务乡村振兴聚焦,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截至XX年XX月统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XX人,其中生产型XX人,经营型XX人,技能服务型XX人,技能带动型XX人,社会服务型XX人。

  (一)树立导向,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集聚。围绕基层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组织优势,加强党对人才流动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专技人才、返乡创业人士”三支大军,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到基层农村干事创业。一是政策导向引才。不断完善各类优惠招聘政策,通过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特岗教师招聘、“三支一扶”招考等,鼓励*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XX制定了《XX市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实施意见》(XX办〔2018〕7号),加大乡村振兴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XX区制定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施意见》(XX办〔2018〕14号),对引进或调入基层工作的农业、医疗、企业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支持;XX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人才优先发展的奖励办法》(XX文〔2019〕12号),对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在购房补贴、生活补助、个人所得税优惠、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为*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柔性合作引才。XX年10月,市委书记XX亲自带队参加了我省举办的*届XX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我市有关部门积极与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达成签约意向XX项,通过签约聘请人才合作顾问、特聘专家等形式,柔性引进博士后XX人,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持续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才智力支持。例如:XX有限公司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XX,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农用无人机的科研、生产、经营、售后和培训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三是乡音乡情引才。搭建“乡音桥”,采取走出去“访”与请进来“谈”等方式,积极向在外乡土人才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和人才引进政策。打好“乡情牌”,年初岁末,利用返乡高峰,通过建立微信群,发送《致在外乡土人才一封信》,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敞开“直通车”,党员牵线搭桥,深挖周边资源,吸纳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乡贤等,通过合法选举、名誉聘请等形式,进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例如:林州市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和“名誉村长”工程,鼓励在外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投资。XX镇XX村邀请在外成功人士XX回村担任支部书记,XX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投资300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引进林果发展项目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致富。又如,XX镇高家台村,邀请外地创业人士,集中打造民宿、画家村写生基地等项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目前XX市已建立乡土人才库XX人,选聘“名誉村长”XX名,创建农业生态园XX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创办各类企业XX家,带动就业XX人。

  (二)精准选派,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牵线搭桥。始终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管理、技术、智力“三条通道”。一是选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在岗*书记XX名(其中市派117名),实现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组织软弱涣散村、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市、县两级共选派驻村工作队XX个、工作队员XX人(其中市派XX人),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鼓励*年轻党政机关人才,扎根服务基层,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派好科技特派员。持续抓好特派员队伍建设,聚焦需求、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送技术上门、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网络答疑等方式,选派、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与技术服务。例如:结合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市科学技术局实行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三级联动,针对农村农民生产技术瓶颈,创建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开展技术服务、培训,致力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从科学技术层面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派好专家服务团。持续选派教育、农业、卫生等各类专家服务团,将“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攻坚”,重点围绕“三农”产业项目,开展政策咨询、项目策划、技术服务、智力输送等,助力乡村振兴一线。例如:市教育局坚持智力输送,每年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城镇*教育XX名,赴“两区”(XX县、XX县)受援县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任务;选派市直学校XX名以上*教师赴乡村学校开展兼职支教工作,弥补了乡村优质师资不足,有力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智力支持。

  (三)注重培训,为基层人才提质增效。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对象上区分层次性、培育方法上兼顾多样性,努力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复合型人才。一是根据培训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新型农村人才培训。以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畜牧养殖场、农业园区等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育500亩以上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育畜牧养殖场主XX余人、全市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主XX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XX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XX人。二是依托农村传统技艺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本土行业特色、人才特点,组建传统技艺协会,加强本土人才之间的联系,在协会内部建立产、学、研等技术小组,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活动。例如:XX协会基于XX多家会员单位开展行业内部专业技术培训,带动就业XX多人。此外,XX还组织成立电线电缆协会、服装加工协会、纺织业协会等传统技艺协会等。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传统技艺协会X个,X名协会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引领周边群众致富。三是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基地开展专业培训。支持建设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就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XX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XX人。例如:XX县职业中专,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实现农科技示范工程,让农民入眼,以校内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为重点,以专业教师示范项目为平台,引领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现代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

  (四)创新载体,促进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作用发挥。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为契机,围绕实现我市“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着力“三个搭建”,引导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汇聚、力量向基层集中。一是搭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打造适应于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市科技局制定印发《XX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XX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展了2018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共评审出包括农村创新创业在内的10家市级星创天地,提高了农业创新供给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开展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的培育工作,认定农业科技园区X家,示范基地X家,并给予X万元奖补专项资金,引导科技人才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搭建科技实践平台。组建农业科技人才特色服务团,让技术人才扎根农村,直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市农业局发挥部门优势,专门成立全市农业(畜牧)系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组织X个专家服务组的X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特别是在特色农业农产品、畜牧养殖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产业、农村沼气产业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XX县组织粮食产业技术人员,建立涵盖贫困村的X万亩郑麦X等优质强筋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推进整建制发展,支持企业特别是带贫企业申报“X优麦”国家地理标志,提升X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搭建专业技能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各级各类专家人才资源,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包村扶贫行动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骨干医护人才下基层健康扶贫行动计划、骨干教师下乡支教行动计划、文艺工作者送服务下基层行动计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X个计划为载体,开展支农服务活动。XX县业印发《关于开展抓人才、聚智力、促脱贫活动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力量,组织开展专家人才系列专项服务活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XX市印发《XX市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双联双扶”活动实施方案》,激发各类人才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五)强化保障,激发人才扎根基层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是管理上规范。下发《专家人才智力支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网络及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动态管理。二是使用上倾斜。对选派到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在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评选市级*农村实用人才X名,推荐省级*农村实用人才XX名。我市*农村实用人才XX、XXX两位同志,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农牧系统评选表彰一批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现代农业先进园区X个、“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十佳”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十佳”示范家庭农场X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X个,营造出了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三是生活上支持。成立“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在政策咨询、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全天候服务,为*人才实施创新创业提供稳定的“家”。对于引进的专家人才,在住房政策、工资待遇、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倾斜,尽*努力让引进人才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的要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载体设计还不够科学,对接基层需求还不够*。虽然每年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都依据职能,对县区、乡镇进行相应的指导、培训活动。但是在培训“供需对接”方面不够精准,有时存在“有人唱戏,没人听戏”的情况。比如:是否能及时针对林果种植户提供相应的林果种植技术。

  二是职能部门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调研发现,各县区、乡镇存在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人才工作开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职能部门对于人才工作职能不清,“各唱各戏”。个别部门对人才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头绪,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有力抓手。甚至个别职能部门,不重视人才工作,缺少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是基层农村在引才、留才服务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在引才方面有时存在“抓大放小”的情况,眼睛都盯着“大专家”“大项目”,从而忽略了周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微创项目”。又或者受到基层配套设施环境制约,引来的人才留不住。因时因地因势引才,加强人才引进后的配套服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下一步,建议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理顺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做好任务分配,相互支持和配合各级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促进人才工作同分工、同部署、同推进,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既要“分”得清,又要“合”得来。市委组织部正在积极筹备《全市人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引导鼓励相关部门,在挖掘人才信息、引荐人才落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形成合力,多做贡献。

  二是精准对接需求,务求工作实效。以满足农村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专家人才信息库”,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由乡、村“点单”,市、县“接单”,基层村、农户和相关专家人才进行双向选择,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按需“引、选、派、送”,努力做到相关项目与所需人才、技术形成无缝对接的良性互动,真正让农村基层群众享受到各级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红利。

  三是强化担当作为,鼓励奋发有为。以我市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基础产业、资源优势,搭建切合实际的创业平台,促进人才理论优势与本土农民实践能力相结合,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带动本土人才培育,建立起人才“活水源”,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农村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乡村人才的基础生活保障,提升人才的农村归属感,着力解除后顾之忧。让愿意留在乡村、振兴乡村的人更安心,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人才为要。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组成。通过对XX市、XX县、XX县等县区,进行实地察看、查阅资料、集中座谈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乡村人才队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人才振兴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厘清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引、派、育、用、留”做文章,把*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将人才工作向服务乡村振兴聚焦,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截至XX年XX月统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XX人,其中生产型XX人,经营型XX人,技能服务型XX人,技能带动型XX人,社会服务型XX人。

  (一)树立导向,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集聚。围绕基层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组织优势,加强党对人才流动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专技人才、返乡创业人士”三支大军,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到基层农村干事创业。一是政策导向引才。不断完善各类优惠招聘政策,通过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特岗教师招聘、“三支一扶”招考等,鼓励*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XX制定了《XX市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实施意见》(XX办〔2018〕7号),加大乡村振兴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XX区制定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施意见》(XX办〔2018〕14号),对引进或调入基层工作的农业、医疗、企业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支持;XX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人才优先发展的奖励办法》(XX文〔2019〕12号),对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在购房补贴、生活补助、个人所得税优惠、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为*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柔性合作引才。XX年10月,市委书记XX亲自带队参加了我省举办的*届XX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我市有关部门积极与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达成签约意向XX项,通过签约聘请人才合作顾问、特聘专家等形式,柔性引进博士后XX人,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持续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才智力支持。例如:XX有限公司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XX,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农用无人机的科研、生产、经营、售后和培训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三是乡音乡情引才。搭建“乡音桥”,采取走出去“访”与请进来“谈”等方式,积极向在外乡土人才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和人才引进政策。打好“乡情牌”,年初岁末,利用返乡高峰,通过建立微信群,发送《致在外乡土人才一封信》,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敞开“直通车”,党员牵线搭桥,深挖周边资源,吸纳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乡贤等,通过合法选举、名誉聘请等形式,进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例如:林州市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和“名誉村长”工程,鼓励在外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投资。XX镇XX村邀请在外成功人士XX回村担任支部书记,XX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投资300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引进林果发展项目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致富。又如,XX镇高家台村,邀请外地创业人士,集中打造民宿、画家村写生基地等项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目前XX市已建立乡土人才库XX人,选聘“名誉村长”XX名,创建农业生态园XX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创办各类企业XX家,带动就业XX人。

  (二)精准选派,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牵线搭桥。始终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管理、技术、智力“三条通道”。一是选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在岗*书记XX名(其中市派117名),实现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组织软弱涣散村、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市、县两级共选派驻村工作队XX个、工作队员XX人(其中市派XX人),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鼓励*年轻党政机关人才,扎根服务基层,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派好科技特派员。持续抓好特派员队伍建设,聚焦需求、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送技术上门、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网络答疑等方式,选派、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与技术服务。例如:结合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市科学技术局实行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三级联动,针对农村农民生产技术瓶颈,创建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开展技术服务、培训,致力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从科学技术层面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派好专家服务团。持续选派教育、农业、卫生等各类专家服务团,将“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攻坚”,重点围绕“三农”产业项目,开展政策咨询、项目策划、技术服务、智力输送等,助力乡村振兴一线。例如:市教育局坚持智力输送,每年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城镇*教育XX名,赴“两区”(XX县、XX县)受援县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任务;选派市直学校XX名以上*教师赴乡村学校开展兼职支教工作,弥补了乡村优质师资不足,有力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智力支持。

  (三)注重培训,为基层人才提质增效。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对象上区分层次性、培育方法上兼顾多样性,努力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复合型人才。一是根据培训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新型农村人才培训。以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畜牧养殖场、农业园区等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育500亩以上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育畜牧养殖场主XX余人、全市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主XX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XX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XX人。二是依托农村传统技艺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本土行业特色、人才特点,组建传统技艺协会,加强本土人才之间的联系,在协会内部建立产、学、研等技术小组,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活动。例如:XX协会基于XX多家会员单位开展行业内部专业技术培训,带动就业XX多人。此外,XX还组织成立电线电缆协会、服装加工协会、纺织业协会等传统技艺协会等。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传统技艺协会X个,X名协会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引领周边群众致富。三是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基地开展专业培训。支持建设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就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XX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XX人。例如:XX县职业中专,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实现农科技示范工程,让农民入眼,以校内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为重点,以专业教师示范项目为平台,引领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现代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

  (四)创新载体,促进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作用发挥。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为契机,围绕实现我市“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着力“三个搭建”,引导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汇聚、力量向基层集中。一是搭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打造适应于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市科技局制定印发《XX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XX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展了2018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共评审出包括农村创新创业在内的10家市级星创天地,提高了农业创新供给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开展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的培育工作,认定农业科技园区X家,示范基地X家,并给予X万元奖补专项资金,引导科技人才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搭建科技实践平台。组建农业科技人才特色服务团,让技术人才扎根农村,直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市农业局发挥部门优势,专门成立全市农业(畜牧)系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组织X个专家服务组的X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特别是在特色农业农产品、畜牧养殖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产业、农村沼气产业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XX县组织粮食产业技术人员,建立涵盖贫困村的X万亩郑麦X等优质强筋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推进整建制发展,支持企业特别是带贫企业申报“X优麦”国家地理标志,提升X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搭建专业技能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各级各类专家人才资源,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包村扶贫行动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骨干医护人才下基层健康扶贫行动计划、骨干教师下乡支教行动计划、文艺工作者送服务下基层行动计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X个计划为载体,开展支农服务活动。XX县业印发《关于开展抓人才、聚智力、促脱贫活动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力量,组织开展专家人才系列专项服务活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XX市印发《XX市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双联双扶”活动实施方案》,激发各类人才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五)强化保障,激发人才扎根基层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是管理上规范。下发《专家人才智力支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网络及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动态管理。二是使用上倾斜。对选派到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在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评选市级*农村实用人才X名,推荐省级*农村实用人才XX名。我市*农村实用人才XX、XXX两位同志,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农牧系统评选表彰一批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现代农业先进园区X个、“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十佳”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十佳”示范家庭农场X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X个,营造出了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三是生活上支持。成立“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在政策咨询、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全天候服务,为*人才实施创新创业提供稳定的“家”。对于引进的专家人才,在住房政策、工资待遇、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倾斜,尽*努力让引进人才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的要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载体设计 还不够科学,对接基层需求还不够*。虽然每年市教育 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都依据职能,对县区、乡镇进行相应的指导、培训活动。但是在培训“供需对接”方面不够精准,有时存在“有人唱戏,没人听戏”的情况。比如:是否能及时针对林果种植户提供相应的林果种植技术。

  二是职能部门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调研发现,各县区、乡镇存在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人才工作开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职能部门对于人才工作职能不清,“各唱各戏”。个别部门对人才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头绪,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有力抓手。甚至个别职能部门,不重视人才工作,缺少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是基层农村在引才、留才服务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在引才方面有时存在“抓大放小”的情况,眼睛都盯着“大专家”“大项目”,从而忽略了周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微创项目”。又或者受到基层配套设施环境制约,引来的人才留不住。因时因地因势引才,加强人才引进后的配套服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下一步,建议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理顺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做好任务分配,相互支持和配合各级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促进人才工作同分工、同部署、同推进,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既要“分”得清,又要“合”得来。市委组织部正在积极筹备《全市人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积极引导鼓励相关部门,在挖掘人才信息、引荐人才落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形成合力,多做贡献。

  二是精准对接需求,务求工作实效。以满足农村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专家人才信息库”,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由乡、村“点单”,市、县“接单”,基层村、农户和相关专家人才进行双向选择,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按需“引、选、派、送”,努力做到相关项目与所需人才、技术形成无缝对接的良性互动,真正让农村基层群众享受到各级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红利。

  三是强化担当作为,鼓励奋发有为。以我市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基础产业、资源优势,搭建切合实际的创业平台,促进人才理论优势与本土农民实践能力相结合,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带动本土人才培育,建立起人才“活水源”,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农村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乡村人才的基础生活保障,提升人才的农村归属感,着力解除后顾之忧。让愿意留在乡村、振兴乡村的人更安心,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人才为要。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组成。通过对XX市、XX县、XX县等县区,进行实地察看、查阅资料、集中座谈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乡村人才队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人才振兴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厘清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引、派、育、用、留”做文章,把*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将人才工作向服务乡村振兴聚焦,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截至XX年XX月统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XX人,其中生产型XX人,经营型XX人,技能服务型XX人,技能带动型XX人,社会服务型XX人。

  (一)树立导向,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集聚。围绕基层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组织优势,加强党对人才流动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专技人才、返乡创业人士”三支大军,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到基层农村干事创业。一是政策导向引才。不断完善各类优惠招聘政策,通过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特岗教师招聘、“三支一扶”招考等,鼓励*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XX制定了《XX市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实施意见》(XX办〔2018〕7号),加大乡村振兴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XX区制定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施意见》(XX办〔2018〕14号),对引进或调入基层工作的农业、医疗、企业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支持;XX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人才优先发展的奖励办法》(XX文〔2019〕12号),对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在购房补贴、生活补助、个人所得税优惠、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为*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柔性合作引才。XX年10月,市委书记XX亲自带队参加了我省举办的*届XX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我市有关部门积极与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达成签约意向XX项,通过签约聘请人才合作顾问、特聘专家等形式,柔性引进博士后XX人,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持续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才智力支持。例如:XX有限公司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XX,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农用无人机的科研、生产、经营、售后和培训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三是乡音乡情引才。搭建“乡音桥”,采取走出去“访”与请进来“谈”等方式,积极向在外乡土人才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和人才引进政策。打好“乡情牌”,年初岁末,利用返乡高峰,通过建立微信群,发送《致在外乡土人才一封信》,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敞开“直通车”,党员牵线搭桥,深挖周边资源,吸纳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乡贤等,通过合法选举、名誉聘请等形式,进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例如:林州市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和“名誉村长”工程,鼓励在外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投资。XX镇XX村邀请在外成功人士XX回村担任支部书记,XX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投资300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引进林果发展项目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致富。又如,XX镇高家台村,邀请外地创业人士,集中打造民宿、画家村写生基地等项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目前XX市已建立乡土人才库XX人,选聘“名誉村长”XX名,创建农业生态园XX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创办各类企业XX家,带动就业XX人。

  (二)精准选派,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牵线搭桥。始终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管理、技术、智力“三条通道”。一是选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在岗*书记XX名(其中市派117名),实现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组织软弱涣散村、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市、县两级共选派驻村工作队XX个、工作队员XX人(其中市派XX人),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鼓励*年轻党政机关人才,扎根服务基层,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派好科技特派员。持续抓好特派员队伍建设,聚焦需求、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送技术上门、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网络答疑等方式,选派、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与技术服务。例如:结合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市科学技术局实行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三级联动,针对农村农民生产技术瓶颈,创建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开展技术服务、培训,致力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从科学技术层面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派好专家服务团。持续选派教育、农业、卫生等各类专家服务团,将“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攻坚”,重点围绕“三农”产业项目,开展政策咨询、项目策划、技术服务、智力输送等,助力乡村振兴一线。例如:市教育局坚持智力输送,每年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城镇*教育XX名,赴“两区”(XX县、XX县)受援县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任务;选派市直学校XX名以上*教师赴乡村学校开展兼职支教工作,弥补了乡村优质师资不足,有力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智力支持。

  (三)注重培训,为基层人才提质增效。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对象上区分层次性、培育方法上兼顾多样性,努力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复合型人才。一是根据培训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新型农村人才培训。以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畜牧养殖场、农业园区等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育500亩以上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育畜牧养殖场主XX余人、全市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主XX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XX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XX人。二是依托农村传统技艺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本土行业特色、人才特点,组建传统技艺协会,加强本土人才之间的联系,在协会内部建立产、学、研等技术小组,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活动。例如:XX协会基于XX多家会员单位开展行业内部专业技术培训,带动就业XX多人。此外,XX还组织成立电线电缆协会、服装加工协会、纺织业协会等传统技艺协会等。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传统技艺协会X个,X名协会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引领周边群众致富。三是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基地开展专业培训。支持建设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就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XX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XX人。例如:XX县职业中专,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实现农科技示范工程,让农民入眼,以校内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为重点,以专业教师示范项目为平台,引领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现代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

  (四)创新载体,促进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作用发挥。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为契机,围绕实现我市“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着力“三个搭建”,引导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汇聚、力量向基层集中。一是搭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打造适应于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市科技局制定印发《XX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XX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展了2018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共评审出包括农村创新创业在内的10家市级星创天地,提高了农业创新供给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开展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的培育工作,认定农业科技园区X家,示范基地X家,并给予X万元奖补专项资金,引导科技人才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搭建科技实践平台。组建农业科技人才特色服务团,让技术人才扎根农村,直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市农业局发挥部门优势,专门成立全市农业(畜牧)系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组织X个专家服务组的X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特别是在特色农业农产品、畜牧养殖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产业、农村沼气产业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XX县组织粮食产业技术人员,建立涵盖贫困村的X万亩郑麦X等优质强筋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推进整建制发展,支持企业特别是带贫企业申报“X优麦”国家地理标志,提升X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搭建专业技能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各级各类专家人才资源,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包村扶贫行动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骨干医护人才下基层健康扶贫行动计划、骨干教师下乡支教行动计划、文艺工作者送服务下基层行动计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X个计划为载体,开展支农服务活动。XX县业印发《关于开展抓人才、聚智力、促脱贫活动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力量,组织开展专家人才系列专项服务活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XX市印发《XX市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双联双扶”活动实施方案》,激发各类人才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五)强化保障,激发人才扎根基层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是管理上规范。下发《专家人才智力支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网络及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动态管理。二是使用上倾斜。对选派到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在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评选市级*农村实用人才X名,推荐省级*农村实用人才XX名。我市*农村实用人才XX、XXX两位同志,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农牧系统评选表彰一批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现代农业先进园区X个、“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十佳”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十佳”示范家庭农场X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X个,营造出了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三是生活上支持。成立“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在政策咨询、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全天候服务,为*人才实施创新创业提供稳定的“家”。对于引进的专家人才,在住房政策、工资待遇、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倾斜,尽*努力让引进人才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的要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载体设计 还不够科学,对接基层需求还不够*。虽然每年市教育 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都依据职能,对县区、乡镇进行相应的指导、培训活动。但是在培训“供需对接”方面不够精准,有时存在“有人唱戏,没人听戏”的情况。比如:是否能及时针对林果种植户提供相应的林果种植技术。

  二是职能部门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调研发现,各县区、乡镇存在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人才工作开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职能部门对于人才工作职能不清,“各唱各戏”。个别部门对人才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头绪,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有力抓手。甚至个别职能部门,不重视人才工作,缺少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是基层农村在引才、留才服务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在引才方面有时存在“抓大放小”的情况,眼睛都盯着“大专家”“大项目”,从而忽略了周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微创项目”。又或者受到基层配套设施环境制约,引来的人才留不住。因时因地因势引才,加强人才引进后的配套服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下一步,建议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理顺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做好任务分配,相互支持和配合各级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促进人才工作同分工、同部署、同推进,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既要“分”得清,又要“合”得来。市委组织部正在积极筹备《全市人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积极引导鼓励相关部门,在挖掘人才信息、引荐人才落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形成合力,多做贡献。

  二是精准对接需求,务求工作实效。以满足农村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专家人才信息库”,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由乡、村“点单”,市、县“接单”,基层村、农户和相关专家人才进行双向选择,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按需“引、选、派、送”,努力做到相关项目与所需人才、技术形成无缝对接的良性互动,真正让农村基层群众享受到各级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红利。

  三是强化担当作为,鼓励奋发有为。以我市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基础产业、资源优势,搭建切合实际的创业平台,促进人才理论优势与本土农民实践能力相结合,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带动本土人才培育,建立起人才“活水源”,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农村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乡村人才的基础生活保障,提升人才的农村归属感,着力解除后顾之忧。让愿意留在乡村、振兴乡村的人更安心,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5

  龙安区位于安阳市区西南部,面积367平方公里,辖3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2万,其中农村人口为24.1万人。

  2019年,我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落实四个优先为前提,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  2018年3月5日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龙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全区175个行政村,坚持“一村一队”,从全区各局委中抽调175名科级干部到村中任“乡村振兴”战略村级工作队队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全区先后选派了107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到村任*书记,切实发挥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尖兵”作用。2018年通过“两委换届”选举出了一大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素质高、群众信得过”的两委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组织基础。通过组织建立,科学谋划,形成了层层有人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  龙安区域内既有城区又有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为此,龙安区委、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制度性供给和政策安排设计,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把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格局,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享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让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既是对城乡发展历史负责,也是对乡村振兴未来的担当。农业农村建设面广量大,很多项目都是公益性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经济效益,少数有回报的也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本慢,必须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主渠道作用。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同时,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配置到了农业农村。2019年,区财政先后投入5000万元,用于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四是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这既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优先补齐的突出短板,也是影响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痛点。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路、水、电、物流等基础条件,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农村科教文卫体、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让农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

  (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促进经济增收。  区委、区**制定了《龙安区现代农业2018—2020年发展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的发展步骤,利用2018-2020年三年时间,通过优化布局、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活力,推动农业布局科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2019年,龙安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保障,以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25万亩,总产量达到5.56万吨。

  二是强化电商发展,促进农村增收。  搭建共享平台,推介特色产品。组织利用邮政系统“邮乐购”平台、各生产销售企业网站的作用和优势,重点突出我区的小杂粮和花卉苗木,加强产销信息对接,釆取开通农产品入驻绿色通道、宣传促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线上下单采购、线下统配送“直购直销”服务。 2019年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同时积极培育电商示范企业加工、生产、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扩大生产,让当地贫困群众参与到企业务工或其他形式增加收入。2019年,全区共培育电商示范企业11家,网上销售涉农产品341.48万元。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提前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带动贫困户39户74人。

  (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示范引领。  投资20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产业振兴规划和省级示范村乡村振兴规划,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突出抓好善应省级示范镇和马投涧市级示范镇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提升羊毛屯、四门券等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打造沿省道303线从海村到西上庄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领导重视,推进农村**整治。   2019年,我区继续实行农村**治理“五分钱”工程(农户每天拿五分钱),区**每年拿出1400多万元,坚持以农村**市场化治理为主导,深入推进农村**治理日常化。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对乡(镇)、街道、村、和保洁公司三级考核,提高了各级对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视度,有效督促了保洁公司长期提供高质量保洁服务,真正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观摩调研,现场进行点评;区督查中心、人居办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列出台账,跟踪推进,进行整改。有力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进行。2019年元月份,我区开展了农村“五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污水治理、空心村及村内空闲用地集中整治**拼竞赛活动,活动期间,全区共清理**、杂物30万方,拆除废旧建筑1000余处,整理空闲用地2000亩,出动铲车、汽车、挖掘机2万余台次,完成1.2万户污水治理,粉刷墙壁15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0余盏,种植绿化树木1万棵。为保证广大群众过一个舒适、祥和的春节,在全区农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区委、区**高度重视,号召全区各乡镇、街道利用春节前后开展一次“三清一改”集中整治活动。区人居办实行每天进行督导督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全区共组织人员5000余人,出动机械车辆300余台,投资300余万元。清运**总量8800余吨。清理村内塘沟50余个;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30余吨。农作物秸秆通过切杆粉碎和饲料青贮,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按照“五个一”动态监督管理机制要求,我区从三月份开始,严格实行日信息上报,周曝光、月评比、季观摩制度要求,对全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督导督查,通报排名,有力提高了各乡(镇)办的重视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全区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我区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000余万元对部分村实施户户通道路硬化;龙泉镇投资300余万元对S303道路沿线村庄进行美化;我区紧紧抓住3月份绿化植树大好季节,投资100万元,全区规划30个村进行村庄绿化;投资约500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的主干道两侧进行新栽、补栽绿化,在东风乡、龙泉镇规划建设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街心公园、微地形绿化等建设,目前,在龙安区境内已打造成沿省道s303线六公里长的绿化游园建设,形成了“一路带八村”“一路带五园”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 龙安区把改厕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抓手之一,大力推进户厕改造。一是高度重视,推进有力。区、乡两级党政领导亲自抓。制定出台了《龙安区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员上阵,深入一线指导开展工作。掌握一手资料,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周通报二次进展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现场观摩,交流经验,极大推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们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三是试点先行,由点到面。将东风乡王潘流村、海村,龙泉镇羊毛屯村、全林村,马投涧镇李家安村,善应镇中城村作为*批试点村,整村推进,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四是建立台账,细化目标,对照2019年我区1万户的改造任务,我区进行了任务细化分解,把任务数分解到每月,明确到乡办,实行台账式管理,有力促进改厕工作的进行,**完成了1万户的改厕任务。

  五是因村施策,推进污水治理工作。  离城区较近的村,通过积极协调,实行与市政管网连接。投资473万元在东风乡赵张村建设村内污水管网与市政管网连接建设,已完工;投资460万元的东风乡王潘流村14411米污水处理管网已完成主管网建设;在乡镇**所在地建设镇区管网。马投涧镇投资170万元在镇区铺设3000米污水管网,已完工;善应镇投资600万元在镇区主干道铺设污水管网,已基本完工;离城区远,具备条件的村实行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东风乡投资116万元在黄张村、许张村修建三级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已完工;龙泉镇羊毛屯村、四门券村污水管网和沉淀池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我区制定了《龙安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2018-2020年)行动方案》,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相结合,开展“四大工程”即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移风易俗覆盖工程、实施清洁家园惠民工程、实施孝善敬老工程,把开展扶志扶智宣传教育活动、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文明创建等内容纳入到各项创评之中,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各类评选活动。 (1)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和孝善敬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助力农村移风易俗。制定印发《龙安区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施方案》、《龙安区关于在全区农村“推行设立孝善基金深化孝善敬老活动》文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龙泉镇东平村连续三年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目前,我区5个乡镇84个村建立了孝善基金会,1207位老人收到孝善基金68万元。(2)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对照文明村镇创评标准,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个即东风乡和龙泉镇,省级文明村2个即娘娘庙村和下马泉村,市级文明村15个,区级文明村77个,全区受到区级以上表彰的文明村合计117个,占比66.8%,有力提升了全区乡风文明建设水平。(3)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河南好人、身边好人、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我区2人被评为河南好人,2人评为安阳市道德模范,6人入围中国文明网好人榜。通过考评,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同时,结合我区“一创八评”,积极参加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

  三是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通过制定《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龙文明[2018]7号),明确工作目标,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遏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陈规陋习,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2018年,全区省、市、区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率先启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四会”组织,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规范流程,在全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规范引导农民执行移风易俗规定。

  四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   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龙安区乡风文明智志双扶文艺宣传进基层”主题活动专场文艺演出在马家乡马家村文化活动广场拉开序幕,文艺演出以舞蹈《欢聚一堂》开场,演出了男声独唱、豫剧选段、快板、歌伴舞等14个节目。该主题活动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浓厚氛围,提振必胜信心,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五)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农村“组织力+发展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以进行一次动员、强化一项机制、建立一支队伍、开展一次承诺、抓实一项管理、营造一个氛围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行农村干部“红、黄、黑”“三色”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100余名农村支部书记和驻村*书记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学习,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理论水平。

  二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区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区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民族宗教工作和谐稳定。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龙安区努力开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新局面,2019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42.64元。

  1、以稳就业为指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人,占年度目标850人的105.88%,完成市定目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20人,占年度目标1100人的102%,返乡下乡创业592人,占年度目标350人的169.43%,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100人,100%完成市定目标,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253人,占年度目标250人的101%。

  2、以体系建设为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

  (1)加强创业保障体系建设。成立龙安区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指导乡镇建立统计、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目标考核。

  (2)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与辅导,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加强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服务。2019年,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100人,创业辅导253人。二是积极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就业创业”系统以及乡镇人社保障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注册登记、培训招聘、政策咨询、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工转移就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招聘会涵盖百余家用人单位,招聘岗位包括家政、护工、运输工、普工、纺织工、制衣工、服务员、技工等10余个工种,提供就业岗位共计10000个左右;充分拓展了农民工就业可行性,招聘会参与人数达到35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500余人。四是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实名制信息采集及台账建立工作,2019年,我区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592人,全部进行了身份及创业项目信息核实登记工作。

  3、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跨越。2019年推荐省级脱贫攻坚*项目2个(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市级示范项目1个(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认定区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4个(马投涧亮飞农场、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

  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七)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全区175个行政村全部已完成清产核资任务,为下一步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打下良好基础。制定了“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龙安区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办法”等文件,设计了“农村家庭人员调查表”、“人口信息采集表”、“成员身份核定公示表”等表格,并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流程、成员身份界定流程等,目前已有95个村基本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我区大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研究解决村集体“三资”管理易发多发的问题及对策等,提高村基层干部的经济管理和政策水平。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培育精品园;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新型经营主体遴选办法》等文件,在全区遴选了2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对接5个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区共遴选出26个新型经营主体,74个科技示范户。

  四是认真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我区建立了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试验示范基地,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小杂粮推广提供技术平台。五是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上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1.07万亩。以“三地一矿”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持续抓好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村集体经济“清零破五”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区175个村全部实现集体收入“清零”目标,集体年收入超5万元的村达到169个。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全区共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家庭农场56家。

  五是加强农村金融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工程,综合运用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区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用好用足普惠金融政策,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能力。构建多渠道直接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使农民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地押云贷、农信云贷等金融产品实现网上申请发放贷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  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省、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区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小杂粮、林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处理乡村**,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善园小镇、长春观、马鞍山森林公园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发展农村*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王二岗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宣传本区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以“一创八评”为抓手,广泛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抓好产业兴旺。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拓宽增收渠道。大力推进人才振兴工程,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活动,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6

  一、培育现状

  培育背景。2012年8月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4年9月六盘水市获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整体推进市”,2016年11月《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出台。

  培育总量。2014年以来我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8万人,其中,获得颁发证书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仅为600人,占总培训人数6%不到。参训人员基本情况。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参训人员基础信息中,仅有1141名参训人员基础信息登记较为完整。从该数据汇总情况看,参训人员以农村中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是从性别来看,男性学员702人,占比61.5%。二是从年龄来看,29岁以下218人,占比19.1%;30—39岁311人,占比27.2%;40—49岁406人,占比35.6%,50岁以上206人,占比18.1%。三是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学历905人,占比79.3%;小学及以下学历168人,占比14.7%;高中学历58人,占比5.1%;大学及以上学历10人,占比0.9%。培训人员结构:以专业技能型为主。1141名参训人员信息资料显示,参加专业技能型培训的有662人,占比58%。其中:茶叶、蔬菜、果树、饲料草等种植培训286人;牛、羊、鸡、中蜂等养殖培训376人;参加生产经营型培训的有379人,占33.2%;参加社会服务型的有100人,占8.8%。

  二、存在问题

  (一)体制建设待完善。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六盘水市中心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作为六盘水市专门针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公共服务机构,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又承担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职能。“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导致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率低,同时影响认定的公正性。

  (二)培训模式缺“地气”。目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来源主要是聘请贵州大学、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进行授课。授课费用为贵州大学专家500元/节,一天8节课;六盘水本地院校专家500元/天。授课方式以为期半月的理论性集中授课为主,且不为参训学员提供后续跟踪服务。上述培训模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原来承担培训授课的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因授课费用与身份问题冲突不能继续承担授课任务,导致农广校被动高薪聘请院校专家进行授课。另一方面,走访的部分农户表示,虽然参加了相关培训,但听不懂培训内容,他们认为,培训应该是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学员才能真正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对六盘水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的505人中,有158人选择“希望提升农村实用技术”,占比31.3%,这也印证了培训内容“接地气”的重要性。

  (三)证书“含金量”低。从扶持力度来看,获取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学员,仅享有申请创业项目的优先申报权和就业优先推荐权,关于《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中涉及的特色产业补助、创业扶持、资源要素的倾斜、税费减免等政策均未落实,而政策不能落实主因之一是政策涉及部门较多,仅靠农广校力量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市场竞争力来看,《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知名度低,实用性差。参训学员反映,在竞聘岗位时大部分企业并不知晓《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上岗后是否拥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也不做为升职加薪的参考依据。

  (四)培训经费来源单一。目前,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依靠中央、省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开展工作,市县两级没有相应配套资金。如2017年中央和省级下拨的451万元专项资金,市县两级没有配套资金,在资金使用上也未出台使用细则,资金的主要用途只能用于购买培训服务,在工作经费的使用上没有明确规定,造成“有钱难用”的尴尬局面。

  (五)缺乏优质培育对象。从多方走访调研情况看,优质培育对象缺乏已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战略在六盘水市的实施造成严重影响。*,走访的部分培训对象反映,村里大量青壮年宁愿外出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待在农村务农,“种地不如打工”、“农民低人一等”思想已经在农村年轻一代中固化;第二,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1141名参训人员汇总数据看,目前40岁以上学员占53.7%,初中及以下学历学员占94%,培育对象以40岁以上群体为主,存在年龄偏大,教育程度低问题,受年龄和学历因素影响,他们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许多知识难以理解;第三,六盘水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50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数据显示,贫困户中35岁以上群体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292人,占比99.3%,高中及以上仅占0.7%;从调查对象分年龄段文化层次结构看,16-25岁、26-35岁、35岁以上三个群体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比例分别为30.7%、63.7%、87.1%,青壮劳动力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问题凸显。

  三、几点建议

  (一)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基层党员在乡村人才培育工作中担负起核心和引领作用,通过板凳会、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实用劳动技能、先进典型事迹和致富经验做法等,宣讲乡村战略中人才的作用,让村民感受到党员的工作魄力和工作实效;二是从新型职业农民中选出典型,发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人才队伍,带领农民提升技能,脱贫致富。

  (二)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快修定《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如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推行以证就业,以证创业,落实创业贷款、资源要素流转、特色产业补助等方面的扶持,引导符合条件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吸引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加入新型职业农民行列。二是完善考核制度,根据《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采取第三方评价机制,从工作落实、工作效果等方面以县为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三是分级建立以农业部门专家为中坚力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建立师资考核和薪酬制度,培养技能型、专业型本土师资队伍。

  (三)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资金保障。市、县两级**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以基金为支撑,**牵头,部门协作,助推培育工作开展。

  (四)为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培训品质。组建“**+专家+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团队,一是通过乡镇主管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对参训农民进行认知改造、心理疏导、法制教育等,以“扶志”来激发参训人员主观能动性。二是对外聘请专家负责开展集中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各级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三是通过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拓宽培训覆盖面,特别是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创业项目或产品从产业链角度提供对接和支持。

  (五)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重视农村青壮年教育层次普遍偏低的问题,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建设为抓手,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形成初、中、高级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初级培育以农广校为主导,通过短期辅导、农闲夜校、田间课堂、远程教育等形式,发挥教学、培训、技术推广等环节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改善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注重实用性;中级培育以本地职业技术类学校为主体,提供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通过一定学时学制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培育具有独立经营能力或专门农业技术的职业农民,突出专业性;高级培育以**主导,启动六盘水市山地特色农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以示范作用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家乐经营业主为培训对象,打造一支能担当起引领六盘水市乡村人才振兴重任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人才为要。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组成。通过对XX市、XX县、XX县等县区,进行实地察看、查阅资料、集中座谈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乡村人才队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人才振兴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厘清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引、派、育、用、留”做文章,把*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将人才工作向服务乡村振兴聚焦,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截至XX年XX月统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XX人,其中生产型XX人,经营型XX人,技能服务型XX人,技能带动型XX人,社会服务型XX人。

  (一)树立导向,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集聚。围绕基层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组织优势,加强党对人才流动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专技人才、返乡创业人士”三支大军,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到基层农村干事创业。一是政策导向引才。不断完善各类优惠招聘政策,通过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特岗教师招聘、“三支一扶”招考等,鼓励*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XX制定了《XX市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实施意见》(XX办〔2018〕7号),加大乡村振兴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XX区制定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施意见》(XX办〔2018〕14号),对引进或调入基层工作的农业、医疗、企业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支持;XX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人才优先发展的奖励办法》(XX文〔2019〕12号),对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在购房补贴、生活补助、个人所得税优惠、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为*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柔性合作引才。XX年10月,市委书记XX亲自带队参加了我省举办的*届XX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我市有关部门积极与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达成签约意向XX项,通过签约聘请人才合作顾问、特聘专家等形式,柔性引进博士后XX人,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持续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才智力支持。例如:XX有限公司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XX,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农用无人机的科研、生产、经营、售后和培训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三是乡音乡情引才。搭建“乡音桥”,采取走出去“访”与请进来“谈”等方式,积极向在外乡土人才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和人才引进政策。打好“乡情牌”,年初岁末,利用返乡高峰,通过建立微信群,发送《致在外乡土人才一封信》,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敞开“直通车”,党员牵线搭桥,深挖周边资源,吸纳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乡贤等,通过合法选举、名誉聘请等形式,进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例如:林州市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和“名誉村长”工程,鼓励在外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投资。XX镇XX村邀请在外成功人士XX回村担任支部书记,XX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投资300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引进林果发展项目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致富。又如,XX镇高家台村,邀请外地创业人士,集中打造民宿、画家村写生基地等项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目前XX市已建立乡土人才库XX人,选聘“名誉村长”XX名,创建农业生态园XX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创办各类企业XX家,带动就业XX人。

  (二)精准选派,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牵线搭桥。始终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管理、技术、智力“三条通道”。一是选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在岗*书记XX名(其中市派117名),实现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组织软弱涣散村、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市、县两级共选派驻村工作队XX个、工作队员XX人(其中市派XX人),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鼓励*年轻党政机关人才,扎根服务基层,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派好科技特派员。持续抓好特派员队伍建设,聚焦需求、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送技术上门、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网络答疑等方式,选派、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与技术服务。例如:结合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市科学技术局实行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三级联动,针对农村农民生产技术瓶颈,创建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开展技术服务、培训,致力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从科学技术层面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派好专家服务团。持续选派教育、农业、卫生等各类专家服务团,将“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攻坚”,重点围绕“三农”产业项目,开展政策咨询、项目策划、技术服务、智力输送等,助力乡村振兴一线。例如:市教育局坚持智力输送,每年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城镇*教育XX名,赴“两区”(XX县、XX县)受援县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任务;选派市直学校XX名以上*教师赴乡村学校开展兼职支教工作,弥补了乡村优质师资不足,有力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智力支持。

  (三)注重培训,为基层人才提质增效。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对象上区分层次性、培育方法上兼顾多样性,努力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复合型人才。一是根据培训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新型农村人才培训。以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畜牧养殖场、农业园区等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育500亩以上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育畜牧养殖场主XX余人、全市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主XX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XX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XX人。二是依托农村传统技艺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本土行业特色、人才特点,组建传统技艺协会,加强本土人才之间的联系,在协会内部建立产、学、研等技术小组,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活动。例如:XX协会基于XX多家会员单位开展行业内部专业技术培训,带动就业XX多人。此外,XX还组织成立电线电缆协会、服装加工协会、纺织业协会等传统技艺协会等。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传统技艺协会X个,X名协会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引领周边群众致富。三是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基地开展专业培训。支持建设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就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XX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XX人。例如:XX县职业中专,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实现农科技示范工程,让农民入眼,以校内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为重点,以专业教师示范项目为平台,引领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现代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

  (四)创新载体,促进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作用发挥。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为契机,围绕实现我市“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着力“三个搭建”,引导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汇聚、力量向基层集中。一是搭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打造适应于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市科技局制定印发《XX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XX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展了2018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共评审出包括农村创新创业在内的10家市级星创天地,提高了农业创新供给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开展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的培育工作,认定农业科技园区X家,示范基地X家,并给予X万元奖补专项资金,引导科技人才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搭建科技实践平台。组建农业科技人才特色服务团,让技术人才扎根农村,直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市农业局发挥部门优势,专门成立全市农业(畜牧)系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组织X个专家服务组的X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特别是在特色农业农产品、畜牧养殖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产业、农村沼气产业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XX县组织粮食产业技术人员,建立涵盖贫困村的X万亩郑麦X等优质强筋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推进整建制发展,支持企业特别是带贫企业申报“X优麦”国家地理标志,提升X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搭建专业技能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各级各类专家人才资源,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包村扶贫行动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骨干医护人才下基层健康扶贫行动计划、骨干教师下乡支教行动计划、文艺工作者送服务下基层行动计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X个计划为载体,开展支农服务活动。XX县业印发《关于开展抓人才、聚智力、促脱贫活动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力量,组织开展专家人才系列专项服务活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XX市印发《XX市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双联双扶”活动实施方案》,激发各类人才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五)强化保障,激发人才扎根基层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是管理上规范。下发《专家人才智力支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网络及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动态管理。二是使用上倾斜。对选派到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在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评选市级*农村实用人才X名,推荐省级*农村实用人才XX名。我市*农村实用人才XX、XXX两位同志,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农牧系统评选表彰一批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现代农业先进园区X个、“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十佳”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十佳”示范家庭农场X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X个,营造出了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三是生活上支持。成立“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在政策咨询、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全天候服务,为*人才实施创新创业提供稳定的“家”。对于引进的专家人才,在住房政策、工资待遇、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倾斜,尽*努力让引进人才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的要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载体设计还不够科学,对接基层需求还不够*。虽然每年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都依据职能,对县区、乡镇进行相应的指导、培训活动。但是在培训“供需对接”方面不够精准,有时存在“有人唱戏,没人听戏”的情况。比如:是否能及时针对林果种植户提供相应的林果种植技术。

  二是职能部门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调研发现,各县区、乡镇存在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人才工作开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职能部门对于人才工作职能不清,“各唱各戏”。个别部门对人才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头绪,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有力抓手。甚至个别职能部门,不重视人才工作,缺少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是基层农村在引才、留才服务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在引才方面有时存在“抓大放小”的情况,眼睛都盯着“大专家”“大项目”,从而忽略了周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微创项目”。又或者受到基层配套设施环境制约,引来的人才留不住。因时因地因势引才,加强人才引进后的配套服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下一步,建议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理顺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做好任务分配,相互支持和配合各级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促进人才工作同分工、同部署、同推进,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既要“分”得清,又要“合”得来。市委组织部正在积极筹备《全市人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引导鼓励相关部门,在挖掘人才信息、引荐人才落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形成合力,多做贡献。

  二是精准对接需求,务求工作实效。以满足农村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专家人才信息库”,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由乡、村“点单”,市、县“接单”,基层村、农户和相关专家人才进行双向选择,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按需“引、选、派、送”,努力做到相关项目与所需人才、技术形成无缝对接的良性互动,真正让农村基层群众享受到各级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红利。

  三是强化担当作为,鼓励奋发有为。以我市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基础产业、资源优势,搭建切合实际的创业平台,促进人才理论优势与本土农民实践能力相结合,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带动本土人才培育,建立起人才“活水源”,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农村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乡村人才的基础生活保障,提升人才的农村归属感,着力解除后顾之忧。让愿意留在乡村、振兴乡村的人更安心,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8

  一、关于宜居乡村建设。

  (一)以“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大力推进白鱼河综合治理工作

  “水清”。一是从严从实落实“河长制”。将白鱼河按堰口管理分为四段,每段按照“一段一策”原则,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并定期对河段长及巡护员工作进行督查。二是河道清淤。对白鱼河淤泥及河内**进行机械化清理,目前已完成清淤800余米,并配合相关部门对白鱼河河道进行整治,三是水体管理。汛期来临前对白鱼河6处防洪险工险段进行检查,安排专人对险工险段进行日常巡逻维护,同时,全面排查清理河内阻碍泄洪的废渣、悬浮物等。

  “岸绿”。一是**主导。坚持**主导作用,按照生态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建设沿岸生态屏障。二是引入资本。采取“柔性治水”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入1个社会资本,在河岸种植树木,目前已完成河岸绿化种植200余米。三是群众参与。在植树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鼓励带动当地村民、志愿者等100余人参与植树活动,目前已种植树木300余棵。

  “景美”。采取“1+3+N”的模式(1即白鱼河生态屏障绿化带,3即3个节点,N即多钟模式、多种资金参与,并带动群众共同参与),依托白鱼河生态景观绿化带,建立以蔬菜、青花椒等农作物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核心区,以农耕文化、观光农业为主的农家生活体验区,以亲水娱乐、餐饮休闲、康养为主的农旅结合产业区。目前,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的方式,*个节点已经启动,并正在积极对接康养项目。扎实贯彻落实“河长制”,对白鱼河按堰口管理分为4段落实专人进行日常管护,并筹集资金人力对白鱼河麦黄堰至菠萝堰段进行河道清淤和生态河提整治。完成白鱼河左岸800米绿道建设,流转土地100亩,引入项目,以项目带动乡村经济。

  (二)采用生态分级净化处理措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在启动院落改造工作前,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院落改造承接公司经过调研及宣传,特别是本地如何推进“厕所革命”,进行意见征求及情况摸底。当地农户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的生活污水大约是250升,每户按3个人算,每户每天产生约750升生活污水,26户每天大约产生19.5立方的生活污水,由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生活污水直排、雨污不分流且污水管网(池)无法覆盖或建设成本过高等现状,该院落改造中一个重点就是要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为有效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难题,乡因地制宜,结合菠萝堰院落改造,按照“湿地模式、集中处理、生态降解、分级净化”的总体思路,增设污水处理管网,完成院落26户“冲水式”厕所改造,将生活污水集中引入生态分级净化池,通过沉淀、过滤、氧化、水生植物净化等方式,进行净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水质可直接用于周边绿化林灌溉。同时,对院边原有沟渠进行改造,将雨水引入院落周边沟渠,并引入流动水源,实现雨水及沟渠水的外部循环,确保院落周边沟渠水质清澈。

  二、关于生活水平提高

  改造老旧院落外貌,实现老院子穿新衣

  通过村民自筹,乡财政补足的方式,耗资40余万对菠萝堰老院子进行风貌改造,全面完成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升级,配套建设了停车场、景观台等,并通过翻新村民围墙、更换老旧大门、硬化院落内部道路的方式,使院落整体形象焕然一新,形成一幅山水画的新面貌。

  三、关于乡风文明善治

  (一)增添休闲娱乐设施设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增添各类健身器材,石桌石凳等丰富村民生活,绘制“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墙体画,提升院落整体文化气息。

  (二)成立议“是”小组,创新院落自治机制

  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参与性,经过广泛征集村民意见,最终在菠萝堰成立议“是”小组,由白鱼村及村委指导,在26户村民中推举5名代表成为议“是”小组成员,设置组长1名,组员4民,负责院落日常管理及院落公约执行监督工作。同时,在议“是”小组领导下,经过院落村民会议的讨论,确定了八项通俗易懂的院落公约以及众筹共享的院落保洁机制。

  四、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示范点的打造为乡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干部群众、群众基础,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乡将进一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彩钢棚整治等工作,目前已着手启动周边院落风貌改造、农村污水及生活**处理、彩钢棚整治、白鱼河南岸绿岛建设等工作。同时,逐步推广完善院落自治公约、众筹共享保洁机制等基层治理的机制及办法,培育蔬菜、水果种植产业,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再进一步。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9

  2020年,县人社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紧紧立足部门职能,突出乡村就业创业、乡村社会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6月,我局“三农”工作获“县先进集体”称号。

  (一)实施“乡村就业创业提升行动”惠民生。

  大力推荐外出就业。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12(场)次,组织企业1836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2.8万个,达成意向性协议1.3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6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不断满足了农村不同群体的就业意愿。积极推动回引就业。充分利用同城化、双城经济圈等契机,大力推进区域劳务合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春风行动”,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5万人,帮助技能人才本地回引就业,促进农民工县内就业1.24万人,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回乡创业653人,协助园区鸿星尔克、三宝、季茜等企业招聘员工4000余人,顺利复工复产。全面落实就业扶贫任务。创建就业扶贫基地3个、就业扶贫车间10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69名;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514个。今年6月,县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获省委、省**表彰。

  (二)实施“乡村社会保障提升行动”增福祉。

  有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我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约8.4万人,按时足额为6.6万养老人员发放养老待遇,月发放金额为1.19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4.2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3.0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7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6万人。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为665家企业减负近2000余万元,预计全年减负2160余万元,为19500名灵活就业人员减少社保缴费1800余万元。切实发挥失业保险在稳就业中的作用。截止目前,为159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涉及职工人数9122人,补贴金额595.03万元,为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为102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补贴金额12.2万元;为10696人/次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金额93.74万元。有序开展社会保险扶贫工作。与扶贫办、民政局建立“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类困难群体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所有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止目前,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26573人代缴保费265.73万元,参保率、代缴率均达到100%。

  (三)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行动”激活力。

  建强培训阵地。开展农业技能培训项目,依托全县9所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柑橘栽培、水产养殖等多项农业产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开展农村转移劳动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000余人。实施人才保障。为乡镇(街道)服务所、原区所在地10个中心镇以及人口较多的镇所辖社区专项配置一类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人员87名,招募3个“三支一扶”大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基层水平,提高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人才培育。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赛区选拔赛暨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选手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不断壮大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招聘乡村教师341名、乡镇涉农岗位30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21名。

  (四)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提升行动”促稳定。

  强力推进农民工根治欠薪工作。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500余份,主动检查各类用人单位85户,督促补签劳动合同510份;下达问询通知书6份,为720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795.6万元;建立农民工工资专户企业16家,涉及7460人次,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2.74亿元。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坚持公平公正调裁,截止目前,受理各类劳动仲裁案件61件,涉及企业、事业单位41家、劳动者61人,涉及金额224.25余万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组织工作专班远赴云南、福建等地,切实维护因工伤亡贫困农民工合法权益,争取抚恤金、赔偿费等282余万元。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1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人才为要。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组成。通过对XX市、XX县、XX县等县区,进行实地察看、查阅资料、集中座谈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乡村人才队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人才振兴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厘清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引、派、育、用、留”做文章,把*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将人才工作向服务乡村振兴聚焦,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截至XX年XX月统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XX人,其中生产型XX人,经营型XX人,技能服务型XX人,技能带动型XX人,社会服务型XX人。

  (一)树立导向,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集聚。围绕基层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组织优势,加强党对人才流动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专技人才、返乡创业人士”三支大军,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到基层农村干事创业。一是政策导向引才。不断完善各类优惠招聘政策,通过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特岗教师招聘、“三支一扶”招考等,鼓励*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XX制定了《XX市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实施意见》(XX办〔2018〕7号),加大乡村振兴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XX区制定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施意见》(XX办〔2018〕14号),对引进或调入基层工作的农业、医疗、企业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支持;XX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人才优先发展的奖励办法》(XX文〔2019〕12号),对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在购房补贴、生活补助、个人所得税优惠、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为*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柔性合作引才。XX年10月,市委书记XX亲自带队参加了我省举办的*届XX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我市有关部门积极与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达成签约意向XX项,通过签约聘请人才合作顾问、特聘专家等形式,柔性引进博士后XX人,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持续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才智力支持。例如:XX有限公司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XX,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农用无人机的科研、生产、经营、售后和培训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三是乡音乡情引才。搭建“乡音桥”,采取走出去“访”与请进来“谈”等方式,积极向在外乡土人才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和人才引进政策。打好“乡情牌”,年初岁末,利用返乡高峰,通过建立微信群,发送《致在外乡土人才一封信》,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敞开“直通车”,党员牵线搭桥,深挖周边资源,吸纳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乡贤等,通过合法选举、名誉聘请等形式,进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例如:林州市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和“名誉村长”工程,鼓励在外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投资。XX镇XX村邀请在外成功人士XX回村担任支部书记,XX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投资300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引进林果发展项目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致富。又如,XX镇高家台村,邀请外地创业人士,集中打造民宿、画家村写生基地等项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目前XX市已建立乡土人才库XX人,选聘“名誉村长”XX名,创建农业生态园XX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创办各类企业XX家,带动就业XX人。

  (二)精准选派,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牵线搭桥。始终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管理、技术、智力“三条通道”。一是选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在岗*书记XX名(其中市派117名),实现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组织软弱涣散村、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市、县两级共选派驻村工作队XX个、工作队员XX人(其中市派XX人),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鼓励*年轻党政机关人才,扎根服务基层,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派好科技特派员。持续抓好特派员队伍建设,聚焦需求、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送技术上门、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网络答疑等方式,选派、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与技术服务。例如:结合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市科学技术局实行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三级联动,针对农村农民生产技术瓶颈,创建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开展技术服务、培训,致力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从科学技术层面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派好专家服务团。持续选派教育、农业、卫生等各类专家服务团,将“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攻坚”,重点围绕“三农”产业项目,开展政策咨询、项目策划、技术服务、智力输送等,助力乡村振兴一线。例如:市教育局坚持智力输送,每年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城镇*教育XX名,赴“两区”(XX县、XX县)受援县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任务;选派市直学校XX名以上*教师赴乡村学校开展兼职支教工作,弥补了乡村优质师资不足,有力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智力支持。

  (三)注重培训,为基层人才提质增效。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对象上区分层次性、培育方法上兼顾多样性,努力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复合型人才。一是根据培训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新型农村人才培训。以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畜牧养殖场、农业园区等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育500亩以上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育畜牧养殖场主XX余人、全市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主XX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XX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XX人。二是依托农村传统技艺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本土行业特色、人才特点,组建传统技艺协会,加强本土人才之间的联系,在协会内部建立产、学、研等技术小组,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活动。例如:XX协会基于XX多家会员单位开展行业内部专业技术培训,带动就业XX多人。此外,XX还组织成立电线电缆协会、服装加工协会、纺织业协会等传统技艺协会等。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传统技艺协会X个,X名协会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引领周边群众致富。三是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基地开展专业培训。支持建设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就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XX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XX人。例如:XX县职业中专,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实现农科技示范工程,让农民入眼,以校内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为重点,以专业教师示范项目为平台,引领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现代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11

按照通知要求,汇报我县2019年上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3.63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1.06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xxx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1.73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19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12

  x'x区位于安阳市区西南部,面积367平方公里,辖3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2万,其中农村人口为24.1万人。

  20xx年,我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落实四个优先为前提,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2018年3月5日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龙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全区175个行政村,坚持“一村一队”,从全区各局委中抽调175名科级干部到村中任“乡村振兴”战略村级工作队队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全区先后选派了107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到村任*书记,切实发挥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尖兵”作用。2018年通过“两委换届”选举出了一大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素质高、群众信得过”的两委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组织基础。通过组织建立,科学谋划,形成了层层有人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龙安区域内既有城区又有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为此,龙安区委、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制度性供给和政策安排设计,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把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格局,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享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让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既是对城乡发展历史负责,也是对乡村振兴未来的担当。农业农村建设面广量大,很多项目都是公益性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经济效益,少数有回报的也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本慢,必须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主渠道作用。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同时,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配置到了农业农村。2019年,区财政先后投入5000万元,用于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四是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这既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优先补齐的突出短板,也是影响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痛点。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路、水、电、物流等基础条件,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农村科教文卫体、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让农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

  (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促进经济增收。区委、区**制定了《龙安区现代农业2018—2020年发展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的发展步骤,利用2018-2020年三年时间,通过优化布局、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活力,推动农业布局科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2019年,龙安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保障,以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5万亩,总产量达到5.56万吨。

  二是强化电商发展,促进农村增收。搭建共享平台,推介特色产品。组织利用邮政系统“邮乐购”平台、各生产销售企业网站的作用和优势,重点突出我区的小杂粮和花卉苗木,加强产销信息对接,釆取开通农产品入驻绿色通道、宣传促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线上下单采购、线下统配送“直购直销”服务。2019年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同时积极培育电商示范企业加工、生产、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扩大生产,让当地贫困群众参与到企业务工或其他形式增加收入。2019年,全区共培育电商示范企业11家,网上销售涉农产品341.48万元。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提前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带动贫困户39户74人。

  (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示范引领。投资20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产业振兴规划和省级示范村乡村振兴规划,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突出抓好善应省级示范镇和马投涧市级示范镇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提升羊毛屯、四门券等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打造沿省道303线从海村到西上庄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领导重视,推进农村**整治。2019年,我区继续实行农村**治理“五分钱”工程(农户每天拿五分钱),区**每年拿出1400多万元,坚持以农村**市场化治理为主导,深入推进农村**治理日常化。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对乡(镇)、街道、村、和保洁公司三级考核,提高了各级对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视度,有效督促了保洁公司长期提供高质量保洁服务,真正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观摩调研,现场进行点评;区督查中心、人居办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列出台账,跟踪推进,进行整改。有力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进行。2019年元月份,我区开展了农村“五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污水治理、空心村及村内空闲用地集中整治**拼竞赛活动,活动期间,全区共清理**、杂物30万方,拆除废旧建筑1000余处,整理空闲用地2000亩,出动铲车、汽车、挖掘机2万余台次,完成1.2万户污水治理,粉刷墙壁15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0余盏,种植绿化树木1万棵。为保证广大群众过一个舒适、祥和的春节,在全区农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区委、区**高度重视,号召全区各乡镇、街道利用春节前后开展一次“三清一改”集中整治活动。区人居办实行每天进行督导督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全区共组织人员5000余人,出动机械车辆300余台,投资300余万元。清运**总量8800余吨。清理村内塘沟50余个;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30余吨。农作物秸秆通过切杆粉碎和饲料青贮,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按照“五个一”动态监督管理机制要求,我区从三月份开始,严格实行日信息上报,周曝光、月评比、季观摩制度要求,对全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督导督查,通报排名,有力提高了各乡(镇)办的重视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全区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我区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000余万元对部分村实施户户通道路硬化;龙泉镇投资300余万元对S303道路沿线村庄进行美化;我区紧紧抓住3月份绿化植树大好季节,投资100万元,全区规划30个村进行村庄绿化;投资约500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的主干道两侧进行新栽、补栽绿化,在东风乡、龙泉镇规划建设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街心公园、微地形绿化等建设,目前,在龙安区境内已打造成沿省道s303线六公里长的绿化游园建设,形成了“一路带八村”“一路带五园”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龙安区把改厕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抓手之一,大力推进户厕改造。一是高度重视,推进有力。区、乡两级党政领导亲自抓。制定出台了《龙安区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员上阵,深入一线指导开展工作。掌握一手资料,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周通报二次进展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现场观摩,交流经验,极大推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们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三是试点先行,由点到面。将东风乡王潘流村、海村,龙泉镇羊毛屯村、全林村,马投涧镇李家安村,善应镇中城村作为*批试点村,整村推进,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四是建立台账,细化目标,对照2019年我区1万户的改造任务,我区进行了任务细化分解,把任务数分解到每月,明确到乡办,实行台账式管理,有力促进改厕工作的进行,**完成了1万户的改厕任务。

  五是因村施策,推进污水治理工作。离城区较近的村,通过积极协调,实行与市政管网连接。投资473万元在东风乡赵张村建设村内污水管网与市政管网连接建设,已完工;投资460万元的东风乡王潘流村14411米污水处理管网已完成主管网建设;在乡镇**所在地建设镇区管网。马投涧镇投资170万元在镇区铺设3000米污水管网,已完工;善应镇投资600万元在镇区主干道铺设污水管网,已基本完工;离城区远,具备条件的村实行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东风乡投资116万元在黄张村、许张村修建三级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已完工;龙泉镇羊毛屯村、四门券村污水管网和沉淀池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我区制定了《龙安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2018-2020年)行动方案》,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相结合,开展“四大工程”即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移风易俗覆盖工程、实施清洁家园惠民工程、实施孝善敬老工程,把开展扶志扶智宣传教育活动、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文明创建等内容纳入到各项创评之中,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各类评选活动。(1)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和孝善敬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助力农村移风易俗。制定印发《龙安区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施方案》、《龙安区关于在全区农村“推行设立孝善基金深化孝善敬老活动》文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龙泉镇东平村连续三年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目前,我区5个乡镇84个村建立了孝善基金会,1207位老人收到孝善基金68万元。(2)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对照文明村镇创评标准,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个即东风乡和龙泉镇,省级文明村2个即娘娘庙村和下马泉村,市级文明村15个,区级文明村77个,全区受到区级以上表彰的文明村合计117个,占比66.8%,有力提升了全区乡风文明建设水平。(3)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河南好人、身边好人、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我区2人被评为河南好人,2人评为安阳市道德模范,6人入围中国文明网好人榜。通过考评,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同时,结合我区“一创八评”,积极参加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

  三是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制定《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龙文明[2018]7号),明确工作目标,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遏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陈规陋习,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2018年,全区省、市、区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率先启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四会”组织,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规范流程,在全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规范引导农民执行移风易俗规定。

  四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龙安区乡风文明智志双扶文艺宣传进基层”主题活动专场文艺演出在马家乡马家村文化活动广场拉开序幕,文艺演出以舞蹈《欢聚一堂》开场,演出了男声独唱、豫剧选段、快板、歌伴舞等14个节目。该主题活动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浓厚氛围,提振必胜信心,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五)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农村“组织力+发展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以进行一次动员、强化一项机制、建立一支队伍、开展一次承诺、抓实一项管理、营造一个氛围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行农村干部“红、黄、黑”“三色”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100余名农村支部书记和驻村*书记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学习,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理论水平。

  二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区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区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民族宗教工作和谐稳定。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龙安区努力开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新局面,2019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42.64元。

  1、以稳就业为指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人,占年度目标850人的105.88%,完成市定目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20人,占年度目标1100人的102%,返乡下乡创业592人,占年度目标350人的169.43%,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100人,100%完成市定目标,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253人,占年度目标250人的101%。

  2、以体系建设为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

  (1)加强创业保障体系建设。成立龙安区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指导乡镇建立统计、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目标考核。

  (2)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与辅导,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加强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服务。2019年,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100人,创业辅导253人。二是积极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就业创业”系统以及乡镇人社保障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注册登记、培训招聘、政策咨询、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工转移就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招聘会涵盖百余家用人单位,招聘岗位包括家政、护工、运输工、普工、纺织工、制衣工、服务员、技工等10余个工种,提供就业岗位共计10000个左右;充分拓展了农民工就业可行性,招聘会参与人数达到35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500余人。四是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实名制信息采集及台账建立工作,2019年,我区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592人,全部进行了身份及创业项目信息核实登记工作。

  3、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跨越。2019年推荐省级脱贫攻坚*项目2个(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市级示范项目1个(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认定区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4个(马投涧亮飞农场、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

  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七)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区175个行政村全部已完成清产核资任务,为下一步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打下良好基础。制定了“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龙安区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办法”等文件,设计了“农村家庭人员调查表”、“人口信息采集表”、“成员身份核定公示表”等表格,并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流程、成员身份界定流程等,目前已有95个村基本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我区大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研究解决村集体“三资”管理易发多发的问题及对策等,提高村基层干部的经济管理和政策水平。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培育精品园;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新型经营主体遴选办法》等文件,在全区遴选了2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对接5个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区共遴选出26个新型经营主体,74个科技示范户。

  四是认真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我区建立了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试验示范基地,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小杂粮推广提供技术平台。五是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上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1.07万亩。以“三地一矿”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持续抓好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村集体经济“清零破五”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区175个村全部实现集体收入“清零”目标,集体年收入超5万元的村达到169个。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全区共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家庭农场56家。

  五是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工程,综合运用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区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用好用足普惠金融政策,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能力。构建多渠道直接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使农民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地押云贷、农信云贷等金融产品实现网上申请发放贷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省、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区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小杂粮、林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处理乡村**,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善园小镇、长春观、马鞍山森林公园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发展农村*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王二岗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宣传本区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以“一创八评”为抓手,广泛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抓好产业兴旺。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拓宽增收渠道。大力推进人才振兴工程,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活动,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13

  一、培育现状

  培育背景。2012年8月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4年9月六盘水市获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整体推进市”,2016年11月《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出台。

  培育总量。2014年以来我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8万人,其中,获得颁发证书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仅为600人,占总培训人数6%不到。参训人员基本情况。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参训人员基础信息中,仅有1141名参训人员基础信息登记较为完整。从该数据汇总情况看,参训人员以农村中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是从性别来看,男性学员702人,占比61.5%。二是从年龄来看,29岁以下218人,占比19.1%;30—39岁311人,占比27.2%;40—49岁406人,占比35.6%,50岁以上206人,占比18.1%。三是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学历905人,占比79.3%;小学及以下学历168人,占比14.7%;高中学历58人,占比5.1%;大学及以上学历10人,占比0.9%。培训人员结构:以专业技能型为主。1141名参训人员信息资料显示,参加专业技能型培训的有662人,占比58%。其中:茶叶、蔬菜、果树、饲料草等种植培训286人;牛、羊、鸡、中蜂等养殖培训376人;参加生产经营型培训的有379人,占33.2%;参加社会服务型的有100人,占8.8%。

  二、存在问题

  (一)体制建设待完善。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六盘水市中心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作为六盘水市专门针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公共服务机构,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又承担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职能。“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导致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率低,同时影响认定的公正性。

  (二)培训模式缺“地气”。目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来源主要是聘请贵州大学、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进行授课。授课费用为贵州大学专家500元/节,一天8节课;六盘水本地院校专家500元/天。授课方式以为期半月的理论性集中授课为主,且不为参训学员提供后续跟踪服务。上述培训模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原来承担培训授课的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因授课费用与身份问题冲突不能继续承担授课任务,导致农广校被动高薪聘请院校专家进行授课。另一方面,走访的部分农户表示,虽然参加了相关培训,但听不懂培训内容,他们认为,培训应该是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学员才能真正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对六盘水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的505人中,有158人选择“希望提升农村实用技术”,占比31.3%,这也印证了培训内容“接地气”的重要性。

  (三)证书“含金量”低。从扶持力度来看,获取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学员,仅享有申请创业项目的优先申报权和就业优先推荐权,关于《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中涉及的特色产业补助、创业扶持、资源要素的倾斜、税费减免等政策均未落实,而政策不能落实主因之一是政策涉及部门较多,仅靠农广校力量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市场竞争力来看,《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知名度低,实用性差。参训学员反映,在竞聘岗位时大部分企业并不知晓《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上岗后是否拥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也不做为升职加薪的参考依据。

  (四)培训经费来源单一。目前,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依靠中央、省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开展工作,市县两级没有相应配套资金。如2017年中央和省级下拨的451万元专项资金,市县两级没有配套资金,在资金使用上也未出台使用细则,资金的主要用途只能用于购买培训服务,在工作经费的使用上没有明确规定,造成“有钱难用”的尴尬局面。

  (五)缺乏优质培育对象。从多方走访调研情况看,优质培育对象缺乏已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战略在六盘水市的实施造成严重影响。*,走访的部分培训对象反映,村里大量青壮年宁愿外出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待在农村务农,“种地不如打工”、“农民低人一等”思想已经在农村年轻一代中固化;第二,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1141名参训人员汇总数据看,目前40岁以上学员占53.7%,初中及以下学历学员占94%,培育对象以40岁以上群体为主,存在年龄偏大,教育程度低问题,受年龄和学历因素影响,他们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许多知识难以理解;第三,六盘水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50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数据显示,贫困户中35岁以上群体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292人,占比99.3%,高中及以上仅占0.7%;从调查对象分年龄段文化层次结构看,16-25岁、26-35岁、35岁以上三个群体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比例分别为30.7%、63.7%、87.1%,青壮劳动力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问题凸显。

  三、几点建议

  (一)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基层党员在乡村人才培育工作中担负起核心和引领作用,通过板凳会、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实用劳动技能、先进典型事迹和致富经验做法等,宣讲乡村战略中人才的作用,让村民感受到党员的工作魄力和工作实效;二是从新型职业农民中选出典型,发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人才队伍,带领农民提升技能,脱贫致富。

  (二)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快修定《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如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推行以证就业,以证创业,落实创业贷款、资源要素流转、特色产业补助等方面的扶持,引导符合条件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吸引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加入新型职业农民行列。二是完善考核制度,根据《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采取第三方评价机制,从工作落实、工作效果等方面以县为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三是分级建立以农业部门专家为中坚力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建立师资考核和薪酬制度,培养技能型、专业型本土师资队伍。

  (三)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资金保障。市、县两级**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以基金为支撑,**牵头,部门协作,助推培育工作开展。

  (四)为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培训品质。组建“**+专家+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团队,一是通过乡镇主管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对参训农民进行认知改造、心理疏导、法制教育等,以“扶志”来激发参训人员主观能动性。二是对外聘请专家负责开展集中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各级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三是通过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拓宽培训覆盖面,特别是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创业项目或产品从产业链角度提供对接和支持。

  (五)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重视农村青壮年教育层次普遍偏低的问题,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建设为抓手,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形成初、中、高级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初级培育以农广校为主导,通过短期辅导、农闲夜校、田间课堂、远程教育等形式,发挥教学、培训、技术推广等环节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改善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注重实用性;中级培育以本地职业技术类学校为主体,提供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通过一定学时学制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培育具有独立经营能力或专门农业技术的职业农民,突出专业性;高级培育以**主导,启动六盘水市山地特色农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以示范作用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家乐经营业主为培训对象,打造一支能担当起引领六盘水市乡村人才振兴重任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14

  一、培育现状

  培育背景。2012年8月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4年9月六盘水市获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整体推进市”,2016年11月《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出台。

  培育总量。2014年以来我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8万人,其中,获得颁发证书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仅为600人,占总培训人数6%不到。参训人员基本情况。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参训人员基础信息中,仅有1141名参训人员基础信息登记较为完整。从该数据汇总情况看,参训人员以农村中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是从性别来看,男性学员702人,占比61.5%。二是从年龄来看,29岁以下218人,占比19.1%;30—39岁311人,占比27.2%;40—49岁406人,占比35.6%,50岁以上206人,占比18.1%。三是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学历905人,占比79.3%;小学及以下学历168人,占比14.7%;高中学历58人,占比5.1%;大学及以上学历10人,占比0.9%。培训人员结构:以专业技能型为主。1141名参训人员信息资料显示,参加专业技能型培训的有662人,占比58%。其中:茶叶、蔬菜、果树、饲料草等种植培训286人;牛、羊、鸡、中蜂等养殖培训376人;参加生产经营型培训的有379人,占33.2%;参加社会服务型的有100人,占8.8%。

  二、存在问题

  (一)体制建设待完善。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六盘水市中心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作为六盘水市专门针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公共服务机构,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又承担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职能。“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导致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率低,同时影响认定的公正性。

  (二)培训模式缺“地气”。目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来源主要是聘请贵州大学、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进行授课。授课费用为贵州大学专家500元/节,一天8节课;六盘水本地院校专家500元/天。授课方式以为期半月的理论性集中授课为主,且不为参训学员提供后续跟踪服务。上述培训模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原来承担培训授课的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因授课费用与身份问题冲突不能继续承担授课任务,导致农广校被动高薪聘请院校专家进行授课。另一方面,走访的部分农户表示,虽然参加了相关培训,但听不懂培训内容,他们认为,培训应该是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学员才能真正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对六盘水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的505人中,有158人选择“希望提升农村实用技术”,占比31.3%,这也印证了培训内容“接地气”的重要性。

  (三)证书“含金量”低。从扶持力度来看,获取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学员,仅享有申请创业项目的优先申报权和就业优先推荐权,关于《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中涉及的特色产业补助、创业扶持、资源要素的倾斜、税费减免等政策均未落实,而政策不能落实主因之一是政策涉及部门较多,仅靠农广校力量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市场竞争力来看,《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知名度低,实用性差。参训学员反映,在竞聘岗位时大部分企业并不知晓《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上岗后是否拥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也不做为升职加薪的参考依据。

  (四)培训经费来源单一。目前,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依靠中央、省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开展工作,市县两级没有相应配套资金。如2017年中央和省级下拨的451万元专项资金,市县两级没有配套资金,在资金使用上也未出台使用细则,资金的主要用途只能用于购买培训服务,在工作经费的使用上没有明确规定,造成“有钱难用”的尴尬局面。

  (五)缺乏优质培育对象。从多方走访调研情况看,优质培育对象缺乏已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战略在六盘水市的实施造成严重影响。*,走访的部分培训对象反映,村里大量青壮年宁愿外出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待在农村务农,“种地不如打工”、“农民低人一等”思想已经在农村年轻一代中固化;第二,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1141名参训人员汇总数据看,目前40岁以上学员占53.7%,初中及以下学历学员占94%,培育对象以40岁以上群体为主,存在年龄偏大,教育程度低问题,受年龄和学历因素影响,他们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许多知识难以理解;第三,六盘水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50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数据显示,贫困户中35岁以上群体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292人,占比99.3%,高中及以上仅占0.7%;从调查对象分年龄段文化层次结构看,16-25岁、26-35岁、35岁以上三个群体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比例分别为30.7%、63.7%、87.1%,青壮劳动力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问题凸显。

  三、几点建议

  (一)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基层党员在乡村人才培育工作中担负起核心和引领作用,通过板凳会、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实用劳动技能、先进典型事迹和致富经验做法等,宣讲乡村战略中人才的作用,让村民感受到党员的工作魄力和工作实效;二是从新型职业农民中选出典型,发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人才队伍,带领农民提升技能,脱贫致富。

  (二)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快修定《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如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推行以证就业,以证创业,落实创业贷款、资源要素流转、特色产业补助等方面的扶持,引导符合条件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吸引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加入新型职业农民行列。二是完善考核制度,根据《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采取第三方评价机制,从工作落实、工作效果等方面以县为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三是分级建立以农业部门专家为中坚力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建立师资考核和薪酬制度,培养技能型、专业型本土师资队伍。

  (三)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资金保障。市、县两级**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以基金为支撑,**牵头,部门协作,助推培育工作开展。

  (四)为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培训品质。组建“**+专家+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团队,一是通过乡镇主管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对参训农民进行认知改造、心理疏导、法制教育等,以“扶志”来激发参训人员主观能动性。二是对外聘请专家负责开展集中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各级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三是通过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拓宽培训覆盖面,特别是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创业项目或产品从产业链角度提供对接和支持。

  (五)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重视农村青壮年教育层次普遍偏低的问题,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建设为抓手,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形成初、中、高级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初级培育以农广校为主导,通过短期辅导、农闲夜校、田间课堂、远程教育等形式,发挥教学、培训、技术推广等环节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改善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注重实用性;中级培育以本地职业技术类学校为主体,提供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通过一定学时学制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培育具有独立经营能力或专门农业技术的职业农民,突出专业性;高级培育以**主导,启动六盘水市山地特色农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以示范作用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家乐经营业主为培训对象,打造一支能担当起引领六盘水市乡村人才振兴重任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1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人才为要。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组成。通过对XX市、XX县、XX县等县区,进行实地察看、查阅资料、集中座谈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乡村人才队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人才振兴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厘清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引、派、育、用、留”做文章,把*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将人才工作向服务乡村振兴聚焦,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截至XX年XX月统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XX人,其中生产型XX人,经营型XX人,技能服务型XX人,技能带动型XX人,社会服务型XX人。

  (一)树立导向,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集聚。围绕基层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组织优势,加强党对人才流动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专技人才、返乡创业人士”三支大军,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到基层农村干事创业。一是政策导向引才。不断完善各类优惠招聘政策,通过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特岗教师招聘、“三支一扶”招考等,鼓励*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XX制定了《XX市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实施意见》(XX办〔2018〕7号),加大乡村振兴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XX区制定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施意见》(XX办〔2018〕14号),对引进或调入基层工作的农业、医疗、企业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支持;XX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人才优先发展的奖励办法》(XX文〔2019〕12号),对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在购房补贴、生活补助、个人所得税优惠、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为*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柔性合作引才。XX年10月,市委书记XX亲自带队参加了我省举办的*届XX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我市有关部门积极与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达成签约意向XX项,通过签约聘请人才合作顾问、特聘专家等形式,柔性引进博士后XX人,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持续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才智力支持。例如:XX有限公司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XX,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农用无人机的科研、生产、经营、售后和培训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三是乡音乡情引才。搭建“乡音桥”,采取走出去“访”与请进来“谈”等方式,积极向在外乡土人才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和人才引进政策。打好“乡情牌”,年初岁末,利用返乡高峰,通过建立微信群,发送《致在外乡土人才一封信》,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敞开“直通车”,党员牵线搭桥,深挖周边资源,吸纳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乡贤等,通过合法选举、名誉聘请等形式,进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例如:林州市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和“名誉村长”工程,鼓励在外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投资。XX镇XX村邀请在外成功人士XX回村担任支部书记,XX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投资300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引进林果发展项目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致富。又如,XX镇高家台村,邀请外地创业人士,集中打造民宿、画家村写生基地等项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目前XX市已建立乡土人才库XX人,选聘“名誉村长”XX名,创建农业生态园XX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创办各类企业XX家,带动就业XX人。

  (二)精准选派,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牵线搭桥。始终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管理、技术、智力“三条通道”。一是选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在岗*书记XX名(其中市派117名),实现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组织软弱涣散村、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市、县两级共选派驻村工作队XX个、工作队员XX人(其中市派XX人),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鼓励*年轻党政机关人才,扎根服务基层,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派好科技特派员。持续抓好特派员队伍建设,聚焦需求、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送技术上门、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网络答疑等方式,选派、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与技术服务。例如:结合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市科学技术局实行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三级联动,针对农村农民生产技术瓶颈,创建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开展技术服务、培训,致力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从科学技术层面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派好专家服务团。持续选派教育、农业、卫生等各类专家服务团,将“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攻坚”,重点围绕“三农”产业项目,开展政策咨询、项目策划、技术服务、智力输送等,助力乡村振兴一线。例如:市教育局坚持智力输送,每年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城镇*教育XX名,赴“两区”(XX县、XX县)受援县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任务;选派市直学校XX名以上*教师赴乡村学校开展兼职支教工作,弥补了乡村优质师资不足,有力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智力支持。

  (三)注重培训,为基层人才提质增效。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对象上区分层次性、培育方法上兼顾多样性,努力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复合型人才。一是根据培训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新型农村人才培训。以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畜牧养殖场、农业园区等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育500亩以上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育畜牧养殖场主XX余人、全市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主XX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XX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XX人。二是依托农村传统技艺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本土行业特色、人才特点,组建传统技艺协会,加强本土人才之间的联系,在协会内部建立产、学、研等技术小组,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活动。例如:XX协会基于XX多家会员单位开展行业内部专业技术培训,带动就业XX多人。此外,XX还组织成立电线电缆协会、服装加工协会、纺织业协会等传统技艺协会等。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传统技艺协会X个,X名协会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引领周边群众致富。三是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基地开展专业培训。支持建设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就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XX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XX人。例如:XX县职业中专,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实现农科技示范工程,让农民入眼,以校内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为重点,以专业教师示范项目为平台,引领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现代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

  (四)创新载体,促进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作用发挥。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为契机,围绕实现我市“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着力“三个搭建”,引导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汇聚、力量向基层集中。一是搭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打造适应于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市科技局制定印发《XX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XX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展了2018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共评审出包括农村创新创业在内的10家市级星创天地,提高了农业创新供给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开展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的培育工作,认定农业科技园区X家,示范基地X家,并给予X万元奖补专项资金,引导科技人才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搭建科技实践平台。组建农业科技人才特色服务团,让技术人才扎根农村,直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市农业局发挥部门优势,专门成立全市农业(畜牧)系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组织X个专家服务组的X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特别是在特色农业农产品、畜牧养殖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产业、农村沼气产业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XX县组织粮食产业技术人员,建立涵盖贫困村的X万亩郑麦X等优质强筋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推进整建制发展,支持企业特别是带贫企业申报“X优麦”国家地理标志,提升X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搭建专业技能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各级各类专家人才资源,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包村扶贫行动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骨干医护人才下基层健康扶贫行动计划、骨干教师下乡支教行动计划、文艺工作者送服务下基层行动计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X个计划为载体,开展支农服务活动。XX县业印发《关于开展抓人才、聚智力、促脱贫活动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力量,组织开展专家人才系列专项服务活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XX市印发《XX市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双联双扶”活动实施方案》,激发各类人才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五)强化保障,激发人才扎根基层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是管理上规范。下发《专家人才智力支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网络及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动态管理。二是使用上倾斜。对选派到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在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评选市级*农村实用人才X名,推荐省级*农村实用人才XX名。我市*农村实用人才XX、XXX两位同志,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农牧系统评选表彰一批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现代农业先进园区X个、“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十佳”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十佳”示范家庭农场X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X个,营造出了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三是生活上支持。成立“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在政策咨询、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全天候服务,为*人才实施创新创业提供稳定的“家”。对于引进的专家人才,在住房政策、工资待遇、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倾斜,尽*努力让引进人才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的要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载体设计还不够科学,对接基层需求还不够*。虽然每年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都依据职能,对县区、乡镇进行相应的指导、培训活动。但是在培训“供需对接”方面不够精准,有时存在“有人唱戏,没人听戏”的情况。比如:是否能及时针对林果种植户提供相应的林果种植技术。

  二是职能部门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调研发现,各县区、乡镇存在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人才工作开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职能部门对于人才工作职能不清,“各唱各戏”。个别部门对人才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头绪,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有力抓手。甚至个别职能部门,不重视人才工作,缺少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是基层农村在引才、留才服务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在引才方面有时存在“抓大放小”的情况,眼睛都盯着“大专家”“大项目”,从而忽略了周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微创项目”。又或者受到基层配套设施环境制约,引来的人才留不住。因时因地因势引才,加强人才引进后的配套服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下一步,建议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理顺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做好任务分配,相互支持和配合各级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促进人才工作同分工、同部署、同推进,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既要“分”得清,又要“合”得来。市委组织部正在积极筹备《全市人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引导鼓励相关部门,在挖掘人才信息、引荐人才落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形成合力,多做贡献。

  二是精准对接需求,务求工作实效。以满足农村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专家人才信息库”,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由乡、村“点单”,市、县“接单”,基层村、农户和相关专家人才进行双向选择,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按需“引、选、派、送”,努力做到相关项目与所需人才、技术形成无缝对接的良性互动,真正让农村基层群众享受到各级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红利。

  三是强化担当作为,鼓励奋发有为。以我市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基础产业、资源优势,搭建切合实际的创业平台,促进人才理论优势与本土农民实践能力相结合,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带动本土人才培育,建立起人才“活水源”,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农村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乡村人才的基础生活保障,提升人才的农村归属感,着力解除后顾之忧。让愿意留在乡村、振兴乡村的人更安心,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16

今年以来,县委、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做到“五个坚持”,全力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一)成立工作专班,统筹五大振兴。根据《**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成立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3名县级领导同志任组长,2-3个部门为牵头推进单位。各工作专班对照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五个专班重点任务清单》部署要求,明确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落实方案,加强工作调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目前,五个工作专班都召开了调度会议,制定了工作规则,健全了工作机制,确保了乡村“五大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二)坚持农业奠基,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持续壮大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培育“一乡一业”专业镇7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96个,初步形成五大特色种植板块;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251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3639家,种植大户总数达406户;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95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注册涉农类商标108个,罗汉参、青山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羊肉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香瓜”、“蜜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做大做强“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出台《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实施意见》、《羊肉汤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同时与江苏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青山羊产业研究院,把肉羊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二是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观光型农业新业态,建设了方乘田园、君信农业、立源菌业、绿禾庄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余处;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省旅游强乡镇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1个;21个村被认证为中国“淘宝村”,46个村获评市级电子商务专业村,全县农村电商企业达到356家,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305亿元,同比增长9.6%。三是全面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六位一体”土地流转保障措施,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4.84万亩。其中,50亩以上成方连片土地流转面积达23.7万亩,2019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为20.3万亩;今年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股权量化、股权设置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机制,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银农互动”助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

(三)坚持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一是突出人才支撑,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组织开展了“技能培训田间课堂”、“新型职业农民”等“短平快”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本领。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26期、6200人/次,为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奔康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加大农业农村人才选派力度,聘任江南大学焦爱权教授为第五批省派科技副县长;目前第四批269名县派*书记、13名下派村支部书记已对接入驻包帮单位。今年招募的36名“三支一扶”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已全部派到18个乡镇,每个乡镇2人。二是突出政策引导,全面掀起返乡创业高潮。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政策》,充分利用在外能人多、“人口红利”大的优势,在去年成功举办“绿叶对根的深情”——我县游子对话家乡暨全县返乡创业签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了“君心归处是吾乡”——第二届返乡创业大会,签约返乡创业项目239个,合同总投资额184亿元。截止目前,共设立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4个,签约项目295个、总投资324亿元,返乡创业人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529家,带动就业8975人。

(四)坚持铸魂塑形,推进文化振兴。一是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农村**分类”、“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四个品牌工作,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卫视等媒体相继进行典型报道和刊发评论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目前,全县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2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9处,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18个,力争今年全县90%的村庄创建为县级以上文明村。二是丰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基本实现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县502个行政村乡村文体广场、文艺队伍实现全覆盖。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村史馆)22个,培育乡土民间文化能人、文化活动带头人1000多人,2019年初全县62个村举办了乡村春晚。

(五)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振兴。一是突出连片打造,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全县22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含4-6个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80余个,其中A级示范村达到50个,A级示范村覆盖率12.8%;紧紧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全县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55个,合并村庄269个,涉及人口8.2万人,复垦土地约1.8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4万亩。今年正在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43个,合并村庄196个,涉及人口8.4万人,可复垦土地2.3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7万亩。同时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因地制宜打造,聘请了北京绿十字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旧修旧,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以不同风格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分类工作。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配建保洁队伍,城乡全天候不间断保洁、生活**随产随清,**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实现城乡全覆盖。镇驻地已建成污水处理站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污水处理站18个。全部完成2019年全县4500户改厕任务。三是突出统防统治,大力开展污染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8%,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0%。大力推进“绿色革命”,完成植树造林5.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4个,全市创建森林城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大力推进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三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行动,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六)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突出激励保障,促进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对全县502个村党支部进行了评星定级,评定出五星级党支部92个,四星级党支部240个,三星级党支部141个,二星级党支部25个,一星级党支部4个,评选二星级“头雁”书记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37名,参照试用期公务员落实经济待遇,7名二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915元,3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300元,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多举并措,持续壮大经营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经营性村集体经济,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兴业,通过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利用招商引资政策、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依托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对接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万元,60个村突破10万元。

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篇17

  2020年,县人社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紧紧立足部门职能,突出乡村就业创业、乡村社会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6月,我局“三农”工作获“县先进集体”称号。

  (一)实施“乡村就业创业提升行动”惠民生。

  大力推荐外出就业。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12(场)次,组织企业1836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2.8万个,达成意向性协议1.3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6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不断满足了农村不同群体的就业意愿。积极推动回引就业。充分利用同城化、双城经济圈等契机,大力推进区域劳务合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春风行动”,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5万人,帮助技能人才本地回引就业,促进农民工县内就业1.24万人,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回乡创业653人,协助园区鸿星尔克、三宝、季茜等企业招聘员工4000余人,顺利复工复产。全面落实就业扶贫任务。创建就业扶贫基地3个、就业扶贫车间10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69名;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514个。今年6月,县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获省委、省**表彰。

  (二)实施“乡村社会保障提升行动”增福祉。

  有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我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约8.4万人,按时足额为6.6万养老人员发放养老待遇,月发放金额为1.19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4.2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3.0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7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6万人。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为665家企业减负近2000余万元,预计全年减负2160余万元,为19500名灵活就业人员减少社保缴费1800余万元。切实发挥失业保险在稳就业中的作用。截止目前,为159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涉及职工人数9122人,补贴金额595.03万元,为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为102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补贴金额12.2万元;为10696人/次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金额93.74万元。有序开展社会保险扶贫工作。与扶贫办、民政局建立“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类困难群体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所有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止目前,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26573人代缴保费265.73万元,参保率、代缴率均达到100%。

  (三)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行动”激活力。

  建强培训阵地。开展农业技能培训项目,依托全县9所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柑橘栽培、水产养殖等多项农业产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开展农村转移劳动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000余人。实施人才保障。为乡镇(街道)服务所、原区所在地10个中心镇以及人口较多的镇所辖社区专项配置一类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人员87名,招募3个“三支一扶”大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基层水平,提高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人才培育。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赛区选拔赛暨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选手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不断壮大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招聘乡村教师341名、乡镇涉农岗位30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21名。

  (四)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提升行动”促稳定。

  强力推进农民工根治欠薪工作。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500余份,主动检查各类用人单位85户,督促补签劳动合同510份;下达问询通知书6份,为720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795.6万元;建立农民工工资专户企业16家,涉及7460人次,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2.74亿元。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坚持公平公正调裁,截止目前,受理各类劳动仲裁案件61件,涉及企业、事业单位41家、劳动者61人,涉及金额224.25余万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组织工作专班远赴云南、福建等地,切实维护因工伤亡贫困农民工合法权益,争取抚恤金、赔偿费等282余万元。

本文来源:https://www.jmzhongda.cn/shuzhibaogao/393699.html

  • 相关内容
  • 12-18 关于二手房销售技巧和话术_关于二手房销售技巧

    销售是一个非常讲究技巧和话术的行业,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二手房销售技巧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关于二手房销售技巧  第一步:充分的准备职场资讯

  • 12-17 【不想当班主任的申请书】辞去班主任申请书

    尊敬的校领导:  我是初二xx班的班主任zz,从踏进这个教育事业的大门到如今,我已经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年半,日子虽说不长,但我每一天都是用百分的真心去琢磨怎么样带好我的班,并时刻为之努力。付出了便会[db:cate]

  • 12-17 辞职申请书怎么写_医生辞职申请书

    尊敬的医院领导: 您好! 我因为个人诸多原因,经过深刻冷静地思考后,郑重地向医院提出辞职申请。 感谢医院给我提供进入这个团体的机会,经过一年多在医院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db:cate]

  • 12-17 建材导购员销售技巧和话术|建材导购员销售技巧

    顾客的讨价还价一直是导购员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建材销售的失败都是顾客的讨价还价导致的 作为建材的导购员怎么销售产品提升绩效?销售技巧有哪些?那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建材导购员销售技巧,希望给大家带职场资讯

  • 12-17 【挖机销售人员心得体会】销售人员技巧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销售是需要技巧的,最高的销售技巧是没有技巧。所谓的没有技巧不是什么话都不说,什么事都不做就可以成交,而是掌握了销售的精髓,可以游刃有余,在不经意中完成销售;下面是有销售人员技巧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参职场资讯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jmzhongda.cn 范文文库网-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 All Rights Reserved
  • 免责声明:范文文库网-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